對于李世民來說,李善將李德武推入東宮雖無父子情分,但終究父子,用這樣的代價來換取投入秦王一脈麾下的機會,更在如今將手段一一詳述。
雖然心驚這少年郎的手段,但李世民卻欣然接納。
如果是半年之前,饒是李善有山東戰事之功,饒是李善詩才驚世,李世民都會心存隔閡,畢竟對方是河東裴氏但如今的李善,卻有著對平陽公主、圣人的不俗影響力。
總歸說到底,李世民并不吃虧,李善納入囊中,裴懷節也入了天策府。
裴懷節和裴世矩的關系不能與李德武相比,一個是族人,另一個是翁婿。
前者代表的是河東裴氏,如今裴寂依附東宮,裴懷節入天策府只能世家門閥的自保之道。
而后者卻代表的是裴世矩個人的意愿,兼太子詹事,遣派女婿入天策府,裴世矩已然年邁,如此只是個人的自保之道。
考慮到裴世矩雖然在朝中有著不小的影響力,但并不實際參與朝政用李德武、裴世矩換一個年未弱冠已然天下聞名,才華不限于詩賦,對平陽、圣人都有影響力的李善。
這筆買賣劃不劃得來,這筆賬李世民自然會算。
李世民扶著李善,兩人重新跪坐在席上,前者面有猶疑,后者低聲道“想必殿下心中存疑,在下為何百般籌謀,認定殿下。”
“不錯。”
這是李世民最大的疑惑,他從晉陽起兵之前就結交北地豪杰,從敦煌郡公到秦國公,再到秦王,最后組建天策府,麾下名將如云,謀臣如雨,多有天下名士。
但這些人要么是早年相隨,要么是得府內幕僚引薦,再或者是數度大戰之后所降如李善這等在洛陽大戰之后,無人引薦卻鐵了心相投的,不是非常少見,而是僅此一例。
對于這個疑惑,不僅李世民,凌敬、馬周都曾經不止一次詢問李善自然要準備萬全。
略為移動了下膝蓋,這個時代,胡凳已經大范圍普及了,但在正式場合,依舊用的是跪禮對此,李善相當的不感冒。
在心里飛速復盤了一遍后,李善正色道“李唐一朝,晉陽起兵,席卷關中,殿下不過雙十之齡,先敗薛舉、劉武周,力挽狂瀾,穩關中,固河東。”
“后掃蕩中原,一戰擒兩王,就此抵定天下大局。”
“如此赫赫軍功,古之名將亦少有相較者,可以說,本朝得天下,殿下當論首功。”
“然此非殿下晉升之由。”
李善加重了語氣,“雖軍功蓋世,但帝王只需將將,無需將兵,太子于軍中少有威望,但多得賢士輔佐,自身未有失德。”
“殿下為何欲正位東宮”
李世民眼珠子都要掉出來了,你這也太能扯了吧,扯的那么偏不說,居然還問我為什么要奪嫡
你真的是來相投,而不是來搗亂的
李善目光炯炯,一臉肅然心里琢磨古代謀士都是先丟個炸彈再細述,自己照葫蘆畫瓢,應該不會出問題吧
對面的李世民有點無可適從,他與幾位心腹幕僚常議奪嫡事,但從來沒聽過類似的言論而他也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為什么要奪嫡。
但,這難道不是應有之義嗎
片刻之后,李世民輕聲道“懷仁可知蘭陵王”
“自然知曉。”李善輕笑道“北齊宗室名將,貌柔心壯,音容兼美,每入陣即著面具,后乃百戰百勝,蘭陵王入陣曲當為后人稱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