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見過這么乖巧的,這是李淵的第一反應,年前年后,苑君璋先后進貢各類珍寶、駿馬數百匹,又自請入朝,進殿后如此恭敬,坐那還側著身子呢,實在是太懂事了
哎,這是李淵不知道自個兒名聲有多臭
天下一統之前,公認最可能得天下的勢力中,李唐是一支,另兩支是王世充、竇建德,結果一降一俘,一個橫遭不測,一個被斬首示眾特別是竇建德,河北傳言,當日李唐許諾免死,夏王方降,并使臣子回洛州,舉山東而降,結果李淵一點都不手軟。
再比如蒲山公李密,還有吳郡李子通,都是投唐之后,很快就被扣上了意圖復叛的名頭砍下腦袋。
李淵在這方面沒什么信譽,苑君璋自然戰戰兢兢,畢恭畢敬,之后太子、裴寂、楊恭仁陸續試探提出的各種條件,苑君璋全盤退讓對于一個已經沒有雄心壯志的地方軍閥來說,安享富貴才是最重要的。
裁撤兵力,青壯散于朔、代、忻三州,從代州軍、并州軍中抽調將校入馬邑,愿遙領朔州都督,攜三子定居長安苑君璋幾乎將一切都拱手讓出,雖然在接下來的一兩年內,他的名頭在朔州依舊有著不低的影響力。
這么乖巧,李淵不由捋須微笑,大手一揮,也大加賞賜,除了議定的各種賞賜之外,額外授宅,并許其子另得縣男爵位。
苑君璋拜倒謝恩,“今歲突厥必然南侵,臣邀領朔州都督,請陛下另擇良將入駐馬邑,不使重鎮陷落。”
李淵愣了下,側頭瞄了眼,李善趕緊搖頭示意這不是我指使的。
的確不是,裴寂笑著說“適才同行,芮國公還問起朝中名將宜陽縣公劉世讓久在河東,堪稱名將,但畢竟年邁,還需以良將相輔。”
李淵微微頷首,視線在長子次子身上打轉,入駐馬邑,是必須的,只劉世讓一人難以持久,而且還需要塞進去不少基層將校。
但入駐馬邑,對將領來說,未必是一件好事,雖有雁門關為援,但卻要直面可能的數以萬計,甚至數十萬突厥大軍,普通的將領難以承當這么大的壓力,若是撐不住舉城而降,那就前功盡棄了。
劉世讓之所以能駐守馬邑,不就是因為他親手斬殺郁射設,所以不可能降突厥嗎
所以,非智勇雙全,且心志堅韌者不可任之,而且因為劉世讓的剛愎,此人還需要性情謙遜,不起內斗,上下一心,才能保馬邑不失。
太子李建成猶豫了下,俯身低聲道“父親,江夏郡公久在北地任職,如今賦閑歸鄉,或可起復為朔州司馬”
對面李世民都無語了,想塞人是正常的,但不能這么蠢
別人不知道,難道你不知道李高遷和劉世讓之間的深仇大恨嗎
李高遷誣陷劉世讓降突厥,為此連累的大半個朝堂都丟了臉面當時是人人都在喊打喊殺,結果一轉頭,李善以劉世讓為先鋒,雪夜襲營,斬殺郁射設。
這也是難以挑選朔州司馬的一大原因。
但讓李世民意外的是,李淵沉吟片刻后才搖搖頭,“高遷乃當年舊人,理應起復,但之前數敗,不宜入駐馬邑,直面突厥,授其左監門衛將軍吧。”
李世民一時愕然,以李高遷膽怯為由否決,避而不談其與劉世讓的仇怨,這是什么意思
李世民沒看懂,但之前曾經進言當遣派將領為劉世讓副手的李善看懂了李建成前年意欲親自出征山東,無非就是為撈一塊能與陜東道抗衡的地盤,那次沒成功,但此心不死。
即將赴任代州總管的李靖是李淵親自簡拔而起的,并不依附秦王府,是有可能被李建成籠絡的,如果再能拿下朔州如果能驅逐劉世讓,讓李高遷獨領朔州,那東宮一方在河東北地就能占據絕對的優勢。
有可能驅逐劉世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