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面問題還挺多,耕牛不夠,農具不夠,種子也不夠張公瑾頭發都熬白了多少,李善派人去河東各府買,買不到就借,借不到就租。
在這種局勢下,幾乎所有屬官都忙得不可開交,后面的李善幾乎是舉著鞭子把他們往前攆。
但在所有大小官吏中,只有一個人無所事事,官居左武衛中郎將,但至今沒有得到正式授職的張士貴。
五臺縣一處宅院內,張士貴的神情還算鎮定,其實自己被閑置也沒多少時間,如今代州、猩州兩地有多忙他也心里有數。
最重要的是,張士貴雖然不知道李善授予的重任是什么,但隱隱察覺到,應該是還沒準備好。
外面腳步聲響起,滿頭大汗的張公瑾大步進來,連聲讓仆役拿來涼水,大口大口喝了兩碗這才坐下。
“又被邯鄲王訓斥了”張士貴隨口問,他們這些天策府屬官口中的殿下向來只有一個指向。
“光是軍屯就有五六千人,還不包括家屬,怎么可能不出錯。”張公瑾雖然性情端謹,但也不禁埋怨,“邯鄲王今日算了,說的也在理,只是薛萬徹那廝今日挑釁”
“他來作甚”
“好像是軍中出了什么事。”張公瑾隨口應付了句,“前幾日武安兄去崞縣,司馬那邊”
“還算不錯。”張士貴點頭道“”
雖然之前有經驗,但在十多天內吞下近萬民眾,這對代州、猩州官府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更何況在這個時代,各級官府中官員、吏員的配置遠不如明清時代那么明晰。
一直到明清時代,都有皇權不下鄉的說法,在隋唐這個習慣性以世家門閥來統治地方的時代,有的時候,皇權都未必能出得了縣城。
當然了,代州不同。
本就少世家門閥,不多幾個豪族又因為劉武周、苑君章引突厥入寇紛紛南遷,李善赴任以來,陸續幾番施恩,后又雷霆手段,將本地勢族收拾的非常乖巧,從而導致如今代州總管府的命令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實施。
李善的要求并不多,首先得讓遷居代州、猩州的人活下來,食宿如果不能自理,各地各級的官府都要承擔責任,為此李善將身邊親衛都遣散出去,明察暗訪剛剛赴任兩個月的崞縣令被李善當眾大罵,便是因為此人處事不當,導致民亂,喪生十九人,傷百人。
李善不指望手下這些官員那么聽話,但讓這些遷居而來的百姓活下來他覺得這個條件并不高,而且那些糧食都是從軍糧中調撥而來的。
那位崞縣令倒霉催的,七拐八拐和李世民的側妃燕氏有點親戚關系,算算看,北上赴任的將校官員中,李善斥責的基本都是秦王一脈的,從張公瑾到猩州總管房仁裕,從大將段志玄到這位崞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