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里來回盤算了許久后,李善放下心來,不同于張士貴、薛萬徹,他對蘇定方的軍事能力有著極強的信心。
呃,雖然歷史上蘇定方在率三百騎先行踏破突厥王帳一戰之后長期閑置,直到高宗年間才得以身居高位,真正成為指揮者,但年輕版本的蘇定方至少守住雁門關應該問題不大。
回頭遙遙看向雁門關方向,李善輕聲道“希望雁門關那邊勿要”
話說到一半,李善突然住了口,環顧四周,別說王君昊、薛萬徹了,就是朱韋、張士貴都是一臉的警惕。
李善干笑了幾聲,乖巧的閉上了嘴巴。
此時此刻,馬邑、雁門關之間的道路上,數名騎兵正在放馬狂奔,沉重的馬蹄聲在空曠的原野中回想。
馬蹄卷起的黃沙中,為首的騎士努力睜大眼睛,低呼一聲,“撞上了”
其他幾人抬頭看去,如黑線一般散開的小點正由北而南撲來,都不用猜測,肯定是突厥斥候。
“軍頭先走”
五六名騎士拔出長刀徑直向北撲去,只為了爭取一點點同伴逃生的機會,為首的軍頭雙目赤紅,腳后跟狠狠踹中馬腹,拼命向東馳去。
突厥行軍,向來沒有明確的路線,只有大概的方向,而突厥斥候,起到的最大作用不是查探軍情,而是遮蔽戰場。
大軍未至,突厥騎兵以數十人或百余人為規模,向各個方向散開,好不容易逮到幾個,突厥人哪里肯放過,留下數十人應付,其余數十騎兵返身向東追去。
后方留下阻敵的同伴已經死傷殆盡,沒有鎧甲護身,沒有唐弩制敵,甚至沒有長槊長矛,突厥騎兵散開陣列,只以弓箭,不多時,每個斥候身上就多了幾只長箭。
越來越近,越來越近,碩果僅存的斥候盡量伏低身子,緊緊盯著已經不遠的雁門關,耳邊傳來嗖嗖的長箭劃破長空的嘯聲。
一聲悶哼,一支長箭精準的射中斥候的肩頭,與此同時,東面的山谷拐角處,繞出了百余騎兵,為首的大漢手持大弓,彎弓搭箭,追在最前方的兩個突厥騎兵翻身落馬。
“馬邑戰報”斥候高呼一聲。
大漢面色鐵青,揮手讓親衛護佑,自身放下大弓,拿起馬槊,徑直向西殺去,身穿明光鎧,頂著一蓬箭雨殺到近處,馬槊來回之間,已經捅翻了三個突厥人。
身后的百余親衛或彎弓放箭,或手持長矛沖陣,很快就數十突厥騎兵擊潰。
遠遠望了眼,阻敵的斥候早已落馬而亡,馬背已空大漢咬咬牙,不敢耽擱,迅速調轉馬頭回了雁門關。
“仲珪兄辛苦了。”雁門關守將馬三寶親自率兵在城門接應。
主動請纓出關接應斥候的代州司馬爾朱義琛勉強笑了笑,“在哪兒”
“送去傷兵營了。”馬三寶延手道“蘇定方、李德謀已經趕過去了。”
這時候,城墻上守軍齊齊大呼,爾朱義琛和馬三寶對視了眼,疾步登上城頭,遠遠眺望,北邊如螞蟻一般的黑點由小而大,密密麻麻的連天徹地,隱隱能聽得見號角聲。
“突厥來了。”,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