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儀殿內,突厥大舉來襲經過裴世矩的解讀,氣氛略微緩和了一些。
特別是李淵問起具體事務,裴世矩沒有將李善扯進來平陽公主的臉色好看多了。
要扯,還真是能扯進來的要不是你兩次生擒羞辱欲谷設,頡利可汗至于嗎
李淵沉吟片刻后問“代州軍馬三寶、蘇定方可堪重任”
雖然沒有點名道姓,但顯然問的只是一個人,所有人的視線都集中在了李世民身上。
“兩人均有戰功加身,而且西征吐谷渾曾為同僚。”李世民緩緩道“若不出塞,當能堅守雁門關當然,若頡利可汗不顧死傷慘重,全力攻打,終有破關之日。”
這句話說得比較比較和稀泥,就連對面的太子的李建成都忍不住腹誹,二弟什么時候也學會這一套了
先點出了兩員大將都有能力,而且配合上沒什么問題,但也點出了如果沒有援軍,僅僅依靠代州軍,長期堅守之下,也有可能失守。
但殿內的一堆大的小的,老的少的,全都是狐貍,誰聽不懂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啊
李世民這是將決策權上繳給了李淵,要不要派遣援兵北上,這個決定還是父親您來下吧。
一般情況下,這么大規模的戰事,超重都會歷史設行軍總管,以親王、郡王擔任負面大將。
比如去年的河東道行軍總管襄邑王里李神符,以及前年的河北道行軍元帥淮陽王李道玄。
但問題的關鍵在于,李唐李國之后,那么多年,雖然也曾經有秦王李世民大敗劉武周、宋金剛,但總的來說,北地軍閥和突厥是占了上風的。
比如武德五年,頡利可汗率五萬騎兵,攜苑君璋所部攻伐河東道。
當時,頡利可汗坐鎮忻州發號施令坐在太原府的頭頂上,突厥騎兵四處侵襲,幾乎打穿了整個河東道。
頡利可汗、苑君璋為什么能肆無忌憚的洗劫河東,關鍵就在雁門關。
之前這么多年,雁門關幾乎就像是不設防一般,明明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地,卻像個青樓女子,對誰都能叉開腿。
前一任代州總管李大恩,之后的并州總管劉世讓,在之后的作物為大將軍江夏郡公里高遷,都無力阻止突厥破關。
雖然有著這樣那樣的各種原因,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對堅守雁門關,朝中上至勝任力遠、太子李建成,下肢普通將校,都沒什么太強的信心。
這直接導致了河東軍事重心的向南傾斜,代州不成為重點,而并州、太原府一代成為了抵御突厥的堅固防線。
封倫小心翼翼的道“若援兵北上,只怕被頡利可汗視作大戰將起。”
封倫的話意思很明顯,援兵北上,很可能導致戰士不受控制的擴大化,正式拉開兩國大戰的序幕。
而已如今唐朝的局勢來看,現在就開展,其實是不合適的。
李淵、李世父子此時想的都是同一件事,雖然貝蒂風云最早是由劉世讓、搞滿正掀起的,但真正掀起驚濤海藍的還是李善。
這廝實在是太能惹事了,當時代州總管府都沒復設,硬生生的憑著一己之力,縱橫北地,拉起了這一支戰力不凡的代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