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皇城。
臨湖殿內,李淵撫掌大笑,刻意的看向李世民,“二郎躍馬揮鞭,縱橫沙場,以你觀之,藥師何如”
對于昨日送來的戰報,李淵欣喜若狂,一方面在于雁門關無恙,代州無恙,河東免遭突厥劫掠,另一方面輕松于不用再去費腦筋挑選誰出任河東道行軍總管了。
李世民眼角余光瞄了瞄面如寒霜的平陽公主,笑著回答道“雖迫不得已,貿然弄險,但虛張聲勢,逼退突厥,父親擇人得法。”
一旁的李建成大贊,“原以為代州當失,不料李藥師有如此豪氣。”
如果李靖聽到這個評價,那真是五味雜陳啊,要不是怕日后背鍋,鬼都不愿意北上啊。
李淵點了點李建成,“大郎亦有眼光,三千步卒并一千騎兵,力阻四千突厥騎兵,爾朱義琛不弱其先祖之威。”
李建成瞄了眼李世民,笑著說“二弟亦如此,叛軍舉旗,若非李德謀、李義琰率軍來援”
李淵也點點頭,臉上有著滿足的笑容,這是他預想中最為和諧的場景爾朱義琛是東宮門下,李楷、李義琰都是秦王舉薦出仕,雙方合力,并在自己欽命的代州總管李靖麾下聽命
可以這么說,自從洛陽虎牢大戰之后,類似的場景就幾乎沒有出現過了偏偏在代州,在李善的麾下,產生了一種怪異的平衡性。
但李淵忘記了,崞縣一戰,不僅僅只有李靖、爾朱義琛、李楷和李義琰。
李世民貌似無心的說“聽聞新興縣侯、代州司馬均追擊突厥以至負傷,而且”
這一句話讓李建成收斂了笑容,緊鎖眉頭,冷冷的盯著李世民。
所謂的新興縣侯就是左武衛將軍馬三寶,代州司馬是爾朱義琛
爾朱義琛原是李淵近侍出身,名望不高,但赴任代州司馬以來,先隨李善參與雁門大捷,后又率兵立阻四千突厥騎兵,在李建成心目中的分量已經相當重了這是東宮招攬至麾下,不多的建功立業的將領。
但馬三寶、爾朱義琛率兵追擊阿史那社爾,雖然斬獲頗多,但最終導致大敗,兩人均負傷。
關鍵是,這兩人不遵軍令,李靖已經解除兩人兵權,扣押在營,并上書奏明也就是這兩人有來頭,而突厥已退,不然李靖早就下令斬首示眾了。
不尊軍令,這是軍中大忌,以這個借口取而代之名正言順,但李建成如何能容忍爾朱義琛就此離職,更難以容忍代州司馬可能落入秦王手中。
“率軍力阻數千騎兵,保雁門關無恙,如此大功”
李建成話還沒說完,上首位的李淵用力咳嗽了聲李世民那句話點出的不僅僅是爾朱義琛,更有馬三寶。
問題不在于馬三寶也不遵軍令,而在于馬三寶詳細的將崞縣一戰的經過傳信入京牛斌被斬,但郭子恒逃竄出塞,李善被困于顧集鎮的消息很可能會被頡利可汗知曉。
李淵在歷史上的面貌大抵是個運氣好的開國君主,性情柔弱,優柔寡斷這些顯然都是史書給這位硬生生戴上去的面具。
坐鎮河東,關鍵時刻出兵關中,迅速掃平西秦、劉武周,一舉平定秦嶺之內,坐視中原大戰,再行平定中原這一切需要李世民這樣的無敵統帥,也需要一個有極強能力的君主。
僅僅以心性而論,李淵也不是那等軟心腸的人物夏縣翻盤,李淵下令屠城,劉世讓曾經有救駕之功,一旦不穩,李淵就準備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