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山谷已然是蔚然大變,新建立的村落整齊有序,一部分是依托廢棄的村落建立的,一部分是新建立的,李善的宅子位于正中央略為靠后的位置,前后兩進落,面積不算小。
李善懶散的坐在粗略打制的竹榻,隨手摸到幾根毛刺,不由的罵了幾句,這是齊老三的手藝。
“郎君。”外面傳來朱八的聲音。
“讓他們進來。”
在日月潭的時候,因為蘇定方入仕,王君昊總領護衛,所以李宅的護衛向來是曲四郎、張仲堅兩人,不過如今在隴州,這兩位的能力都比尋常親衛要強得多,所以都被安排了管事,只留下朱八、趙大兩人帶隊。
一方面是因為這兩人是最早跟著李善的老人,另一方面他們在顧集鎮一戰受傷,朱八少了條左臂,趙大行走不便。
進門的是那位老者與何方,一進來兩人就敗倒在地。
“拜見殿下。”
“起來吧。”李善笑道“如今不懷疑孤誆騙你們了”
何方看模樣有點羞愧難當,“殿下仁義,小人不該心疑。”
“炎黃時期,無耕具,更無耕牛可用,但數千年之后,再以人力耕田,此乃苛。”李善笑罵道“當日孤言自有辦法,你們還不信。”
老者苦笑道“自古以來都是耕牛,誰想得到殿下能用馬匹耕田”
李善花了不少精力來籠絡這兩千流民,不可謂不用心,但直到今日以新制的犁具、軛具驅使馬匹耕田,對方這才真正歸心都擔心李善真的要用人力耕田呢。
“噢噢,何方性子直爽,看來是你疑心了”李善哈哈大笑,轉而嘆道“可惜難以推廣。”
老者點頭贊同,馬匹代替耕牛,雖然可行,但真的沒辦法推廣。
去年阿史那社爾押送幾萬漢家青壯男女而來的時候,還帶來了幾百頭牛,結果呢先是被屯田的張公瑾要了一批,消息泄露后,并州總管李道宗親自北上,硬生生的將剩下的全都搶走了,畢竟并州長史竇靜當時正要行軍屯。
中國古代,無論南北西東,耕田用的都是耕牛,耕牛在農業社會的地位是后人難以想象的,這幾乎與田地一樣成為不可代替的生產資料。
但李善不這么看,他知道就在這時候,西方是用馬匹來耕田的,關鍵還是犁具,正好當時代州多的是不能上陣的劣馬,李善讓齊老三招攬了些工匠、老農鉆研。
直到去年末,回到日月潭的齊老三在試驗了幾百次后終于成功了,關鍵之一的確是犁具,但最重要的還是軛具,因為兩者的牽引力來源不同。
耕牛的牽引力來自于肩膀處,而馬匹的牽引力來自于前胸與前腿,所以軛具需要改制。
不過試驗成功之后,李善也不怎么興奮,甚至壓根就沒想過要推廣出去,中國始終用耕牛而不是用馬匹,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成本。
耕牛的價格完全沒辦法和馬匹相提并論,就算是劣馬也比耕牛高的多即使不被挑選為戰馬,也能在運輸上起到其他大型牲畜起不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