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資歷太淺,武德五年方才歷經戰事洗禮。”李善無奈道“后數場大戰均在代地”
李世民等三人都聽得懂這句話,李善在諸多戰事中雖然也曾經持刀上陣,端槊沖鋒,但總的來說,是充當出謀劃策,擇機決斷這個角色的,畢竟不像李世民是從少年時期就隨父征戰沙場,并沒有扎實的軍事基礎。
那么多場戰事,李善都會挑選一員大將出面主持戰事,比如說雁門大捷的蘇定方,顧集鎮大捷的張士貴等等。
但問題是這樣的人選并不多,李善畢竟資歷太淺,雖然功盛位高,卻很難如臂所使的指揮麾下眾將,至少至少如今正在隴州,而且直接掌控原州西南側四關重地的燕郡王羅藝是肯定不服的。
所以,李善若要自請出征,必須手下要有一批肯遵令行事的將領說白了,李善要調用自己的舊部。
在這一點上,李世民同樣認可,
但張士貴、薛萬徹、劉世讓這些名聲在外的舊將都遠在代州,肯定是來不及了的,李善要調用舊將,只可能從剛剛掌控的北衙禁軍中抽調。
蘇定方、張仲堅、馬三寶、闞棱、侯洪濤、何方都是李善的舊部、親信,但如果李善帶走了這些人,就等于說放棄了北衙禁軍的控制權。
如今奪嫡局勢如此,復雜難言,有李善、蘇定方節制北衙禁軍,局勢對秦王府很有利甚至可以說,李世民已經立于不敗之地。
如果李淵要易儲,那自然最好,如果到最后李淵不肯易儲,還是要收拾掉李世民有李善、蘇定方在,沿襲原時空來一場玄武門之變也是輕輕松松的。
這也是李善為什么要在今日迅速遁走,找機會與李世民溝通,而李世民決定夜間密議的最主要原因。
不得不說,裴世鉅的眼光實在令人贊嘆,就像圍棋國手一般,看得遠,也看得深。
面對李善的猶疑,李世民用最簡單,也最直接的言語回答道“今夜,輔機未至。”
長孫無忌是李世民心腹幕僚中最急切的一個人,也是最沒有后路的一個人,如果遇到這種選擇,肯定會選擇北衙禁軍而李世民今夜刻意的沒有將其帶來,這是最明顯的態度。
李善沉默了會兒,低聲道“但裴弘大”
無論李善肯不肯請戰,裴世鉅都不吃虧,如果李善請戰,那就不得不放棄北衙禁軍而這也是裴世鉅所看重的。
期間緣由,在場四個人都心知肚明,房玄齡輕聲道“殿下與某、克明兄商議許久,如今陛下未有易儲之意,東宮當不會妄動。”
李善像是沒聽到似的,保持著沉默,微微垂頭,盯著身前的地面,良久之后才道“請殿下恕罪。”
本章完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