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曾經的醫生,李善從不避諱死亡,事實上這一世,在山東戰事期間,很多人都詫異于李善面對死亡時候的鎮靜甚至冷漠,但這一次,李善也稍微有些承受不住。
這一戰比去年蒼頭河一戰慘烈太多太多了,畢竟跑都沒地方跑阿史那社爾自作聰明,面對恨之入骨的李善,愚蠢的沒有引兵后退,而是將戰場設在了這種死地,雖然他也是被迫的。
站在一座小溪邊,李善低頭看去,溪水的流量不算小,架著石橋,但此刻橋下的流水都已經被尸首堵塞,堆積起來的尸首甚至已經快與橋面平行了,其狀慘不忍睹,張士貴提前遣派的步卒正在費力的用拖鉤將尸首一具具的勾起來丟在路邊。
「郎君」幾騎從北方馳來,為首的是蘇
定方的親衛,「郎君,先鋒已出要道,趙國公屯兵谷口,遣派段志玄、馮立向西。」脵
李善微微點頭,蘇定方是知道自己全盤計劃的,主持前方戰事不會有什么差錯,他的視線落在河畔的一團血肉上。
陌刀以這樣的方式第一次在北方戰場中亮相,威力絕倫,陣前無敵,造成了突厥不可抑止的潰敗,其實大部分突厥人都是死在自己人的刀下,甚至地上那團都已經看不出模樣只能通過服飾辨別出是突厥人的血肉,明顯是被馬蹄踩踏成這樣的。
「此戰突厥當元氣大傷。」張士貴輕聲道「不過之前問過降卒,均是都布可汗嫡系。」
「那豈不是正好」溫彥博撫掌笑道「突厥兩汗,阿史那社爾善籠絡人心,知進退,有韜略,此戰若不能斬殺,元氣大傷,突利可汗當能略為壓制。」
李善笑了笑,道「阿史那社爾其人,能伏于頡利之下多年忍氣吞聲,頗有梟雄之姿,突利可汗卻是個知趣的。」
當年見證李善與突利可汗義結金蘭的溫彥博點頭稱是,這個評價,恰如其分。
這一戰唐軍有必勝的理由,突厥也有退兵的理由,但能出現這樣的戰果,李善并不覺得僥幸,他窺破阿史那社爾的動機,選擇在突厥退兵的瞬間做出了最正確的決定。脵
但李善也不得不承認,突厥如此大敗,還是有運氣的成分的,比如自己下定決心的時候正好是突厥撤兵的時候,比如使用了突厥從來沒見識過的陌刀隊。
不過這些都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一戰之后,五原郡只怕要再次生亂好笑的是,這樣的局面是李善導致的,但并不是李善的謀劃,相反,正是阿史那社爾自作自受。
不管之前阿史那社爾與突利可汗如何親密無間,在這一戰是如何設計但終究已成定局,前者元氣大傷,突利可汗會選擇繼續與大唐為敵,還是調頭去對付阿史那社爾呢
當年李善毫不留情的斬殺郁射設,幾乎是斬斷了當時處于困境中的突利可汗的一條臂膀,但后者還不是做出了與李唐結盟,與李善結拜的決定
正如李善評價的那般,突利可汗是個知趣的,換句話說,這是個很容易被利益所左右的人。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