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中書省。
看著發傻的崔信,楊恭仁忍住強烈想笑的沖動,類似的事想了半天也沒找到先例。
親手撰寫給自己進爵的詔書的確沒有,秦漢時期不論,隋唐撰寫詔書都是中書舍人,這位職位權責不輕,但地位不高,一般來說難以封爵,至少在位中書舍人時期。
中書舍人地位飆升,甚至成為宰輔必歷,那還是唐朝中晚期。
中書令楊恭仁、中書侍郎宇文士及好笑的看著面容都發僵的崔信,后者還催促道:“快些落筆,稍后恭仁兄還要用印上呈。”
等崔信寫完,楊恭仁慢悠悠的說:“還有一份,冊封邯鄲王之母朱氏為鄭國夫人。”
崔信終于忍不住抬頭問:“大捷”
“大破突厥,斬首三萬。”宇文士及笑吟吟道:“陛下親口言待得收復三州,進爵嗣王。”
“嗣王”
崔信對斬首三萬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但聽到“嗣王”兩個字后有些發怔,視線與宇文士及撞了撞,后者正在拼命忍笑。
冊封嗣王,那等于是說要追贈李善的父親為親王了。
楊恭仁取走兩份詔書拿去用印,還要送入宮中,宇文士及與崔信坐在角落處閑聊,兩人在前隋沒有私交,倒是最近一年多因為李善才有些來往。
“應該不會耽擱明年婚事。”宇文士及低聲道:“不過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崔公私下當訓責一二。”
“甚么”
“陛下欲以江國公勞軍,遣近臣同往。”宇文士及解釋道:“懷仁攜中軍大旗,親身沖陣,可一可二不可三啊,不是誰都有秦王那般運道。”
“他怎么敢”崔信輕輕拍了下桌桉,臉露怒容,“他有秦王殿下那般武藝嗎”
出征之前信誓旦旦的保證,這一戰大捷的可能性不大,但敗的可能性更小,穩扎穩打,無需弄險結果還是要玩這一招,是真不怕我女兒成望門寡啊
等崔信攜帶詔書離開皇城的時候,涇州大捷的戰報已經遍傳長安,這是大唐立國以來突厥主力最接近長安的戰事,同時也是大唐立國以來對突厥最輝煌的一次大捷。
斬首數萬,這樣的戰績放在名將輩出的前隋也是響當當的,與李善交好的幾個年輕子弟如李昭德、楊思誼、溫振、溫邦都齊聚崔府,齊聲向朱氏恭賀。
“郎君回府了。”張氏笑著迎上來,有侍女上前準備替崔信寬衣。
崔信擺了擺手,今天回府是有公事的,不能立即換衣,先從袖筒中取出一封詔書遞過去。
張氏疑惑的展開看了眼,臉上喜色大盛,“郎君進爵清河縣公”
五姓七家傳承千年,其實大部分子弟對爵位高低并不是非常重視,但以郡望封爵,卻是保證門楣不墜的證明,次一等的世家門閥無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