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哥,在想什么呢?”
一個穿著中山裝,衣服上有破洞的少年湊了過來。
朱曉華認得他,剛才進院子亮明身份前,別人都在回避,跟自己站在一排的就是他。他叫唐一民,今年剛剛十八歲。
朱曉華答:“在想怎么租下洛水村的磚窯。”
“那個磚窯啊,我小時候經常去那邊玩。”唐一民語氣親切,似乎對那里很熟悉。
朱曉華眼前一亮,隱約找到了合適的人選。
“你認識磚窯的主人嗎?”朱曉華問。
“不認識,不過他住在那個村子里,應該很容易找到。”
唐一民眨巴著真誠的大眼睛。
午飯后,朱曉華帶著唐一民,還有兩名換了便裝的戰士,一行四人走出農場,朝洛水村的方向走去。
麥田里,割麥子的青年男女們均好奇地打量著他們四人,有人在背后指指點點。
豬圈旁,牛解放正提著木桶、木勺喂豬,瞧見朱曉華的背影,心里默默地罵了句,媽媽p,不要得意,有你好看的那天。
四人出了農場的田間小道,拐了兩個彎,上了大路。
大路對面,便是洛水村。
沙石公路上,有幾輛騎著二八大杠自行車的人,搖著鈴鐺從他們面前駛過。朱曉華瞧了眼,自行車是永久牌的。
這個年代的自行車大多都是這種款式,這個牌子的。
偶爾有一輛摩托車駛過,那絕對是全場注目的焦點。
無論大人小孩,男人婦女,均投去艷羨的目光。
朱曉華想,等賺錢了,第一件事,就是買一輛這么拉風的摩托車,要在這80年代的沙石公路上飛馳一番。
四人斜穿過五六米寬的沙石公路,沿著進村的路,朝村子中央的小學走去。這所小學既在整個村子的中心,也是村民們平時娛樂休閑的地方。
操場上,有幾個系著紅領巾的學生正在角落里打乒乓球。
朱曉華尋問磚窯主人時,一個小學生興高采烈地跑在前面,領著他們往村子北面去。
走出不遠,前方的高地上,赫然出現一座紅磚白墻的兩層小洋樓。在這個普遍還是平房的村落里,顯得特別突出。
小洋樓南側的空地上,整整齊齊地摞著一排又一排的紅磚,像一面面城墻,極其壯觀。
一輛手扶拖拉機停在路邊,有幾名工人正在忙碌不停地把紅磚搬上車。
“爺爺,有人找你。”系紅領巾的小學生對其中一人喊道。
那人應聲回頭,看到了朱曉華四人。
他約五十多歲的模樣,一身深藍色的中山裝,臉色堅毅如鐵,似是當過兵。
朱曉華說明來意,窯主領著他們回到了紅磚小洋樓,在屋前坐下。
家屬殷勤地端茶倒水,戴紅領巾的小學生歡快地跑前跑后。
“您這洋樓挺氣派的啊。”朱曉華由衷贊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