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又報導了一個萬元戶年廣久的事跡,他創立了炒貨瓜子品牌,成為那個年代最早富裕起來的一批人。據說,在實行市場經濟之初,他就成了那個時代的百萬元戶。
最后是關于洛城市的新聞。
“我省領導一行人,近日將就監獄管理方面的問題進行視察,三天后將入駐洛城,并將前往洛城監獄、大青山公路,以及夾子溝農場。”
朱曉華聽著這條新聞,內心隱隱覺得不安,可是細究之后,卻又無法探明是什么。
朱曉華讓小丁關掉廣播,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他發現,農場里割麥子的人通常都是大家一齊割完一整片麥子,然后再停下來捆扎,最后再背進農場。整個過程重復又漫長。
他想到了工廠里的流水線作業,如果把這些人分成不同的工種,有人專門割,專門捆,專門運,如此以來效率豈不是可以大幅提高?
說干就干,朱曉華把這四十多人,分成兩組。
其中第一組,還按照傳統的方式割麥子運麥子。
第二組,則按照他新設計出來的思路,將工人分成不同的工種。每人只負責其中一兩道工序。這樣,避免了無謂的來回走動,大大節約時間。
他讓小丁去摘來牛解放的梅花手表,以兩小時為限,看看效果如何。
等兩個小時后,結果出來了,第二組的效率明顯高于第一組,近乎是第一組的兩倍。
朱曉華大喜,他相信隨著這些人對某個工種的熟練,勞動效率還會繼續提高。
他決定給大伙加餐,然后宣布這個消息。
那個年代沒什么好吃的,晚飯也無非就是饅頭、豬肉白菜、湯。不過,可能由于體力過度消耗的緣故,大家吃得津津有味。
看著這一個個渾身被汗水浸透的漢子,朱曉華心想,如果他們沒有犯人的身份,那么這將是一個多么溫暖美好的勞動場面啊。
飯后,大家便按照新的模式開干,仍是分成兩組,大家以相同的方式開展勞動競賽。
由于相互之間有了攀比,這些人干起活來特別賣力,不困了,不累了,連小痛小傷也是自己想辦法克服。
看著這些人熱火朝天的忙碌著,朱曉華笑了。
他所做的這一切,絕對值了。
次日上午,肖隊長推開門,看到整個麥田光禿禿一片敞亮,院子里堆滿成堆的麥子,他驚訝得說不出話來。
“這個朱曉華,真的組織人在一夜之間割完了所有的麥子?”
“這簡直太神了!”
他發出長長的贊嘆。
有戰士小跑過來:“報告隊長,你看到的地方全割完了,沒看到的地方,還沒收割。”
他低頭一想,確實,畢竟這么大片麥田,一下子全割完也不太現實。
肖隊長老臉一紅,他為自己逆天的想象力感到羞恥。
他給自己找個臺階下,說:“不過那也很厲害了。”
這句話是他的真心話。
這個朱曉華比以前的霍哥強多了。以前霍哥組織人員勞動時,經常是能拖則拖,半個月的活,非要拖一兩個月干完。而且經常欺上瞞下,吃拿卡要,搞得怨聲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