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此前的預計,火車站的銷量應該已經達到一萬根。
陳響丸有點失望了,火車站市場恐怕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樂觀。
朱曉華盯著前方廣場上來來往往的人群,沒有說話。
他現在也有點擔心,自從在火車站設立批發中心,人員到位之后,冰棍的銷量卻開始停滯不前。所做的這一切準備,仿佛變成了多余的。
他把分發冰棍的任務交給陳響丸等人,自己則在周邊轉悠起來。
火車站前廳的廣場上,有賣灌湯包子、桔子汽水的,賣報刊雜志的,賣副食瓜子的。他們的攤位前,也均擺放有自己的冰棍。
他又去火車站東面的路口轉轉,那兒捧著泡沫箱的,推著自行車的,也均在零售冰棍。
這個年代,冰棍還是新鮮事物,人們才剛剛用上冰箱不久。
炎熱的夏季,冰棍能降溫解渴,同時由于它的價格不高,普通人都能買得起。
所以它是一種很新潮、很時髦的商品。
朱曉華沿著車站東路緩步前行,忽然見到幾個陌生的面孔,這些人抱著泡沫箱在賣冰棍。他們身后不遠的商鋪前,赫然豎立著一塊牌子:批發冰棍。
“冰棍多少錢一根?”
朱曉華上前詢問。
商鋪的老板是個陌生的中年男子,留著濃密的胡須。
他瞧了瞧朱曉華,顯然不認識,隨口答:“八分錢一根,批發的話便宜點。”
朱曉華追問:“批發多少錢?”
中年男子答:“一百根起批,批發價五分錢。”
朱曉華放心了,這個定價比他們的稍貴。由于火車站市場不同于其他地方,因而價格普遍都稍微高一點。
他瞧了瞧對方商鋪里的貨,數量也不是很多。
他繼續往前走,又陸陸續續看見幾個陌生的商販在沿街賣冰棍。
顯然這些人都是新冒出來的競爭對手。
朱曉華又轉了幾個地方,回到自己家商鋪。
商鋪里,陳響丸還在跟合作的商販們討價還價,新來的會計沈月還在做著登記。店里的泡沫箱約還有二三十個。
今天批發的速度明顯比以往慢了許多。
來進貨的零售商販也少了許多。
直到下午兩三點,七千根冰棍才勉強批發完。
會計沈月和陳響丸都忍不住長舒一口氣,說:“好險,差一點就要壓貨了。”
搬貨的小伙子說:“如果真的壓貨,冰棍變成水,那老板可就賠大了。”
朱曉華微微一笑,這小伙子還挺有趣。
傍晚時分,處理完火車站這邊的事,朱曉華又回到學府路口的商鋪。
還沒到商鋪門口,他老遠便聽見商鋪里傳來李淑芬爽朗的大笑聲,以及老喬清嗓子的聲音。
朱曉華進店鋪,只見店鋪里除了老喬、李淑芬,還多了兩個十六七歲的孩子。
一男一女兩個小孩,在店鋪里追逐打鬧。
店里的設施被撞得亂七八糟,桌椅四腳朝天躺在一邊,泡沫箱破裂,碎屑灑了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