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兩人也不知道如何給人辦理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
其中一名稍年輕的說:“你稍等下,我去請示領導。”
不多時,一個留著中分頭發,看上去斯斯文文的中年男人走了進來。
男人瞧了瞧朱曉華說:“誰要辦個體戶營業執照,是你嗎?”
朱曉華說:“是我。”
男人仔細瞧了瞧他,接著問:“具體打算干什么?”
朱曉華說:“開照相館,就在石窟景區附近。”
斯文男人眼前一亮,照相館倒跟當地的經濟政策不違背。不過,他還是想盡快打發眼前這個年輕人離開。
這種一時沖動、頭腦發熱前來咨詢的人很多,可是最后落實到行動的人很少。
多半沖動過后,很快就冷卻下來,最后不了了之。
他早已見怪不怪。
他微笑著應酬,說:“不錯嘛,年輕人,很有想法。打算什么時候開張呀?”
朱曉華說:“越快越好。”
斯文男人繼續一笑,心想,果然是頭腦發熱,很沖動。跟前來咨詢的其他人一模一樣。
他繼續問:“個體工商戶現在也是國家鼓勵發展的,但也不是那容易干起來的。更沒有成功經驗可以借鑒,經營風險自擔。你真的想好了?”
他想讓眼前的年輕人知難而退。
他接著講了個體工商戶的義務,成本費用,以及需要按時向國家納稅等等規定。
把個體工商戶需要承擔的義務基本原原本本地講了一遍。
他斯條慢理,講得很清楚,一點不著急的樣子,倒把朱曉華急壞了。
朱曉華想,八十年代初對待個體工商戶的政策,我又不是不懂,三十年后的規定比這還要詳細規范得多,其實不用把我當小學生來科普。
論起這方面知識,如果真要講起來,我可能會講得比你還多。
斯文男人講了半個多小時,終于講完了。
通常情況下,大多熱情高漲的人在聽完他的講解后,都會打起退堂鼓。
他們也樂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少辦就少辦,能不辦就不辦。
眼前的朱曉華卻絲毫沒有反應。
這讓他有點詫異。
朱曉華等斯文男人講完,接著說:“個體工商戶雖然沒有成功經驗可以借鑒,但其實距離第一張個體戶營業執照的頒發已經過去四年了。
“1980年,溫州人章華妹經營商品零售,獲得了全國第一個個體工商戶的營業執照,從此以后,個體戶早已經不是新鮮事物。
“它符合政策,也符合發展市場經濟的要求。當前的個體戶屬于摸著石頭過河,但總體來說,風險其實已經不大。即使干失敗了,我們也不會有怨言的。
“況且,我就是一家小小的照相館,也不至于能影響到經濟發展,影響到國家大局,影響到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