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兩天,照相館的生意一下子變得清淡起來,門口游客稀少,幾乎沒有人來詢問拍照的事。
妹妹朱曉燕、弟弟朱曉明均有點奇怪,說:“前兩天人還挺多,怎么突然一下子,拍照的人全都沒了。”
第二日,妹妹朱曉燕有點擔憂起來,說:“要是一直這樣,可怎么辦呀。”
弟弟說:“你說這些人會不會知道我們這里沒有膠卷,所以就都不來了。”
朱曉華覺得這種可能性不大,畢竟,這些游客之間,不可能相互都認識,這個年代消息也不可能如此靈通。
更多可能只是巧合。
只是這巧合來得太及時,仿佛突然被人安排好了似的。
連他也不得不時時想一下,會不會真像弟弟說的那樣,拍照的人知道照相館沒有膠卷,所以就都不來了。
當天,他們兄妹突然一下子清閑下來,三人坐在照相館門口的人行道上,看著冷清的街道,大眼瞪小眼。
偶爾有一兩名游客從照相館前經過,也只是抬頭看了下門頭,然后繼續趕路。
弟弟朱曉明忍不住跑到路口宣傳起來:“拍照啦,黑白照、彩色照,當天出照片,還可以跟摩托車合影,跟景區大佛合影。”
然而路過的游客仿佛沒有聽到他的宣傳,徑直走開。
半晌之后,弟弟氣餒地跑回來,一屁股坐到椅子上,說:“兩天沒有人來拍照了,照這樣下去,照相館會不會關門,我們會不會再去撿垃圾呀?”
朱曉華摸摸他的頭,安慰他說:“生意總是有好有壞,想想我們前幾天賺了那么多錢,這兩天沒有人也正常吧。”
朱曉華嘴上這樣說,心里卻不這么想。
根據他的經驗,通常一家店鋪剛開張時,生意都會突然火爆一下,緊接著便是冷清,往后還會更加冷清。
前世里,很多店鋪剛開張便是生意最火熱的階段,開張即巔峰,而后一路下滑,直到最后關門大吉。
而且一家店鋪誕生之后,關門的概率還很高,十家店鋪里,差不多有七八家,最后都會是這種宿命。
朱曉華想,沒有膠卷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必須得開拓新的渠道。否則僅僅靠零散的旅游客戶來支撐,照相館恐怕經營不了多久。
就像自己在景區廣場利用摩托車吸引游客拍照,可是等到點三陸等人用摩托車吸引游客合影時,再來合影的人數便大幅減少。連買摩托車的本錢都很難收回來。
總體來說,旅游市場的客戶波動性太大,必須尋找其他的經營方式。
最好像拍證件照這種,有長期穩定需求的業務模式。
三十年后,大家都有手機,拍照很方便,都習慣了保存電子照片,沒有多少人還專門去照相館打印照片。那時照相業務存在的唯一必要,也就是給人拍證件照了。
說干就干,朱曉華立馬考察了一下拍證件照的地方,依樣畫葫蘆,在門口掛出一張告示:黑白、彩色證件照,一寸照片,十元八張。
這是他走訪了洛城兩處機關單位,綜合了兩處拍證件照的收費情況,得出的一個價格。
通常,一張六寸的相紙,可以拍攝一張單人照,收費二十塊錢。
也可以分割出十六張的一寸相紙,用于拍攝一寸的免冠照片。如此以來,一張一寸照片的價格僅僅是原來的十六分之一,八張一寸照片的價格就是十塊錢。
同樣的紙張,同樣的一張底片,用戶得到的照片數量將是原來的十六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