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早布置好了的孫祖杰待在京中,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了這件事上,他的精力放在了蘇俄與華投相關的業務上,而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基礎工業部分。
華國工業經過八十年代的引進,已經取得了不少的進步,但是工業基礎不足的地方多得要命。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機床製造能力,華投將大量的精力放在了蘇俄機床研究院,這是一個擁有二十四名院士和博士,兩百名副博士的超級研究院,屬于蘇俄機床國家隊。
蘇俄機床研究院在磁流變拋光、高速電主軸領域等眾多領域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并且擁有一個完整的智能資料庫。
由于蘇聯理論至上的傳統使得他們的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在歐洲處于領先地位,他們成功解決了高速軸承的靜力學、動力學、熱力學、動態彈性變形、熱態潤滑、加減速狀態下的振動與諧振等8種主要模型的系統模擬和測試難題。
除了為國內機床配套,也出口過韓國,匈牙利,電主軸單元性能超過意大利t,45千瓦大功率主軸相當于瑞士ibag水平。
此外支撐的合理選用與配置是電主軸設計的一項關鍵技術,機床院的陶瓷軸承,磁浮軸承和空氣軸承都是成熟產品,轉速600010萬轉分,精度符合美國abec79標準。
另外此時的蘇俄機床工廠也已經開發出多款多軸多聯動功能的精密加工平臺,比如東芝事件中的那種重型車銑複合加工中心,此時蘇俄已經有了現成的產品。
除了蘇俄的機床工業之外,蘇俄的電子工業也同樣很強,他們電子管工藝獨一無二不說,此時蘇俄的大規模整合電路也比華國要強大。
蘇俄生產的hbbit計算機曾經出口過英國,“hbbit”在蘇俄市場上被認為是基礎教育和機關事務的低成本資訊化解決方案。
學校會在每間教室里安裝一臺“hbbit”,連成一個56kb的區域網路。另一臺“hbbit”或其它的ibc相容機將作為網路伺服器在后一種情況下,ibc相容機必須安裝terex特製的hbbit網路適配卡。
而早在1957年,蘇俄科學家已經發明了行動電話,外形精簡至兩個香煙盒大小,可向城市里的任何地方進行撥打,可接通任意一個固定電話。到60年中期,行動電話已能夠在200公里範圍內有效工作。
蘇聯基于“東芝t1100s”架構研製的首款ekthnkac1504便攜電腦,採用國產處理器k183486相容i80c86,86年開始研製,80年代末投產。
同樣蘇俄也量產各種游戲機,所以這一次奔赴蘇俄挖人的同樣也有天翼歐派下面的工作人員,挖吧,盡情的挖人。
而航空工業,發動機工業,汽車工業等領域的水平那就更不用提了,所以孫祖杰在九月份召開了一個動員會議,他說了一句名言,“蘇俄跌倒,我們華國能不能吃飽就看這一遭了。
上級的意思是,咱們國家要舉國動員,所有的關係都要用上。我對華投的要求也同樣如此,在外面的同志挖人,技術合作,購買設備,凡是你們能夠想到的辦法都要給我用上,記住,不惜一切代價不惜一切代價
我希望同志們記住,我非常貪心,凡是有可能得到的人才技術和設備,我都要。只要有可能,花多少錢我都愿意,當了褲子也值這樣的機會一百年也許都沒有一回,錯過了是要被天打雷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