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李健熙買下南朝半導體公司,劍指當時正在興起的內存技術。內存又叫存儲器,是大多數電子產品的主要部件,大概佔據單價的20左右。
1983年,三星建立第一個半導體工廠,正式向內存宣戰。然而,父子兩人依然低估了這場戰役的慘烈性。
內存很奇葩,它和化工品一樣,是重資產、強周期,價格大起大落,漲起來數錢數到手軟,跌起來連自己都想砍。
好處是,一旦熬過衰退期,你就是號令天下的老大。在這個行業混,策略也幾乎只有一個,要么拿錢砸死對手,要么被對手拿錢砸死。
當三星染指這一市場時,日本人已經是世界霸主,為了打垮美帝的內存公司,他們開始肆無忌憚的降低價格傾銷。
作為毫無市場地位的后來者,三星只能忍辱負重,從人才到技術,一步一步往上打。做學生是要付出代價的,從別人碗里奪食,圍追堵截,短路fngsh也都是家常便飯。
三星的代價付了一波又一波,也被對手一輪接一輪的吊打,風吹雨打,風雨飄搖中,李氏父子越挫越勇,咬定青山不放鬆。
先是技術難關難過,九年前三星開發64k內存時,關鍵技術整整落后日本5年。到256k時,與日本相差2年1時,還落后1年。
再是好不容易突破技術封鎖,又遭遇到了行業的第一次衰退。1984年,三星剛推出64k內存,內存價格就暴跌,從每片4美元雪崩至每片30美分,而三星的成本是每片13美元。換句話說,每生產1片虧損1美元。
在此期間,三星人受盡日本嘲辱。但他們并沒有理會,臥薪嘗膽,聚精會神,埋頭苦干。到1986年底,三星累計虧損3億美元,股權資本全部虧空。
第二年,李秉喆去世,閉眼的那一天,他也沒能見到三星半導體盈利。父親去世后,虧到內褲都不剩的李健熙依然不放棄。
也就在李健熙最困難的這一時刻,全球產業格局悄然被改變。由于市場不景氣,昔日的行業大佬英特爾被迫退出,轉行干起了ec等日本產商也紛紛縮減投資規模。
看上去比誰家都更輸不起,也更沒有資格贏的三星,卻不知天高地厚,像賭徒一樣瘋狂地逆勢加碼“越是困難,就越要加大投資。”
持續10多年的虧損,不但沒能動搖李健熙的信念,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殘酷相爭,兩敗俱傷時,誰能多撐一口氣誰就贏,咬緊牙關的李健熙用盡全力往前撐。
為了攻克技術難關,三星在全球半導體業界瘋狂搶人搶技術,到倭國聘請工程師利用周末前往南朝傳授技術,到美帝半導體公司招募有經驗的南朝人總之是,能“買”的就“買”,能“偷”的就“偷”,不擇手段,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眾志成城下,苦熬多年的三星人漸漸迎來行業轉機。就在李秉喆去世的當年,美帝向倭國半導體企業發起反傾銷訴訟,雙方達成出口限制協議。受此影響,內存價格回升,三星乘勢崛起,不但實現了盈利,還開始在技術上領先倭國。
今年三星率先推出全球第一個64內存,并于超越倭國nec,成為全球最大的dra製造商。
孫祖杰根本沒看帶過來的資料,如說家珍般的將三星電子崛起的過程說了一遍,然后苦笑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