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中樞領導做情報分析,孫祖杰能接觸到大量沒有看過的信息,這也讓他對兩岸三地,華美關系的復雜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
在大內期間,孫祖杰還有不少其他收獲。領導們也不會一天到晚就繃緊神經,也需要有放松的時間。
會議結束后,年輕人孫祖杰就會被叫過去陪著聊聊天,孫祖杰需要的上市名額問題也被他乘機解決了。
沒想到在大內待這么幾天,就撈了這么大的好處,孫祖杰心情當然很好。但是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讓孫祖杰那么開心,比如廣南費執事跟他就有一些意見分歧。
孫祖杰對京師的骨干企業按照行業進行整合,抓大放小,比較符合華國此時流行的做法,但也有所不同。
從1995年年底,華國刮起了一陣世界五百強風,好多此時不錯的企業都想學習華投成為五百強,國家有關部門也正兒八經的篩選了六家企業作為華國的種子選手。
這些種子選手,中樞給予他們種種權力,希望他們可以做大做強。除了放權之外,還允許他們進行大規模跨行收購,允許他們組建金融公司等等。
中樞如此,各部門地方也同樣如此,他們分別推出了自己的扶持目標,一時間舉國上下都在說五百強。
這些企業的說法就是我們要成為第二個華投,第二個大宇,所以不少企業乘著國家松口,大肆舉債進行擴張;
而因為是國企之間的收購,也不存在敏感的國有資產流失,所以這種大規模的并購在各地也是一路綠燈。
這件事到最后夸張到一個酒廠的廠長跪在地上,懇求三九藥業收購他們酒廠。在這種瘋狂的節奏之下,三九藥業迅速變成了一艘航空母艦,當然代價就是負債率節節攀升。
而作為學習對象的華投,此時則恰恰相反,他們竟然把旗下華投貿易這個非常賺錢的業務賣掉了。
就在九六年初,華裕旗下的港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經過友好協商,他們將以股份和現金收購的方式買下華投貿易的大部分對俄業務。
對于華投的做法,外界有些莫名其妙,對俄業務是華投最大的利潤來源之一,雖然這兩年利潤有所下降,但還是相當穩定。在這個年代,有這么個穩定收益的業務,華投為什么要出售,失心瘋了嗎
想想也不可能,華投是華國的頂尖國企,出問題了,華國還不救援很快原因就出來了,華投對外宣布,之所以出售華投貿易,是華投的業務調整,目的是為華夏飛機的干線飛機研制籌措資金。
消息一公開,美歐的報紙就公開不看好,華國研發的支線飛機c808為了申請適航證,向美帝了大量研發和試飛的資料,但是美帝審評之后發現有太多不符合適航證的地方,所以c808不得不進行艱苦的整改;
而華國的運十飛機要是沒有俄國的幫忙,能不能再次飛起來都不知道,這個時候華投竟然好高騖遠,啟動了干線飛機的研發計劃,明顯在往深坑里砸錢,所以他們理所當然很不看好。快穿黑化吧前女友
與此同時,內地和港島股市的華投系企業也毫不意外的開始下跌,顯然不看好的人不僅僅在國外,國內的投資機構也同樣如此。
華投如此,華投控股的光大集團也不例外,新任的廖副董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開始對光大旗下業務進行整合,光大港島的三家上市平臺也納入到他調整的計劃當中。
在華投光大調整旗下業務的同時,孫祖杰在京師的做法又和此時的主流有所差異。
比如他對京鋼的做法,更強調京鋼完善產業鏈,對于那些與產業鏈無關的企業,他都進行了剝離,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交給其他的京師企業。
京鋼的大規模重組進行了一年多,京鋼的負債率降低了不少,企業的經營脈絡也日漸清晰,當然作為代價,京鋼的產業規模也大為縮水。
而京師組建的企業集團都是同行業合并,嚴禁跨行經營。而且在合并時,對于原來的公司領導層也進行了大調整,盡可能減少各個集團的內耗。
作為華國混業經營財團模式的開創者,孫祖杰此時的做法明顯太奇怪了,而對于這些不同,中樞并沒有公開表態,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還是讓結果說話吧。
但是在大內開會時,來自地方的兩位執委就有些坐不住。來自于魔都的魯執事還好一點,魔都的做法更多的是學習京師,只是沒有京師那么嚴格。
而魔都開放較晚,此時并沒有形成非常牛逼的民營公司,以國有企業為主的魔都真正有錢的就兩家上汽和寶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