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張支書就騎車把孫祖杰的請求報告了公社領導,公社領導聽完了也是面面相覷,一個娃娃這么厲害,誰也想不到。
既然想不到,那就別想了,孫祖杰讓張支書幫忙取錢,那他跟著一起去取出來,有些事情他一個娃娃確實不方便,也幫著孫祖杰照看一下他媽媽的病情,這么孝順的娃子太難得了。
至于孫祖杰別的稿費,這些公社領導也沒太在意,能有多少,公社再怎么也有幾萬的家當,但是一個本鄉本土的孩子成了作家,大家伙都很開心,這也是他們工作有方呀!
所以公社給張支書開了介紹信,第二天張支書和孫祖杰母子就又上了那臺老解放,直奔湖縣縣城而去。
此時孫祖杰寫書賺了大錢的消息已經流傳出去,整個公社都在議論,自然孫爸孫媽一家也都知道了。
第一反應肯定是不相信,但是傳信的人說的有鼻子有眼,到了最后孫吳大隊的村干部都來恭喜他們生了個好兒子,這就板上釘釘了。
一家人大眼瞪小眼,也不知道是什么反應。過了好久,孫爸一拍大腿,“他媽的,這輩子老子值了!”
孫媽聽完,有些欣喜也有些吃醋,“小三拿到錢首先想的可是大嫂,也沒見他想想咱們兩口子!”
孫爸搖了搖頭,“這孩子聰明不假,品行也好,知道知恩圖報,大嫂對他那么好,他這么做是應該的。你這個老娘們日后對他好點,別整天咋咋呼呼,他也會對我們好的。”
被孫爸這么一吼,孫媽臉色一紅,吶吶的嘀咕了兩句,也沒說話。而孫祖文在一旁聽著,心里不是滋味,什么時候自家小三這么能干了,跑城里念書不說,現在竟然寫了一本書就能賺錢了,可憐他一年到頭累的半死,可到年底在生產隊才拿工分換了多少錢,說出去都丟人。
而二姐秀英則是十分開心,不管孫祖杰跟家里人親不親,親兄弟有出息了,她也高興呀,而且可預見的未來,家里人也會沾光的。
家里人的反應如此,外面的人反應當然也各不相同,只不過有一點這三百塊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而這筆錢的花銷也都說了出去,所以本來還有心問孫爸孫媽和楊媽借點錢的人也就消停了。
有識字的算了一筆賬,孫祖杰賺了三百塊錢,用來給自己讀書最多也只能支撐三四年,現在又要還錢又要給他媽治病,自己用都不夠,哪能借給別人。
當然他也可能繼續寫書賺錢,但是村民們再糊涂也明白,這國家的書店又不是孫家開的,說出書就出書,搞不好就是一棒槌生意,所以慢慢的議論的人也少了。
但隨著對孫祖杰議論的增多,淳樸的農村人慢慢得出了一個結論,這娃是要讀書的,人們心里明白孫祖杰只是一個特例,但是讀過書的孩子會認字會算賬,不太容易吃虧這總是事實,所以當年周邊幾個公社兒童的入學率普遍提高了不少,大家寧愿緊衣縮食也要讓孩子讀書,這也算是孫祖杰的貢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