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
胡亥裝逼似的長嘆一聲。
“太尉大人,帝國兵力空虛,調不出更多的兵馬來抵抗匈奴鐵騎,只有四萬人。
匈奴鐵騎卻有20多萬騎,不容易啊!幾天前激戰,雙方打了個平手,不分高下。
太尉大人有何高見,請賜教!”
胡亥道。
“陛下,老臣來的時候,看到數萬秦兵在雪地上滑著走,雖然不停跌倒,
還是有一些士兵能滑行幾步,這是要對匈奴鐵騎主動出擊么?”
尉繚道。
厲害啊!
不愧為是大兵家。
尉繚眼神精準,一眼看出問題。
“太尉大人,不瞞您老說,朕確實想在雪天出兵。現在局勢困難,那些個造反的叛軍,
一個個地區都紛紛獨立稱王,朕沒時間與匈奴人慢慢來啊!必須速戰速決,
否則,內外失控,更不好辦!”
胡亥道。
“老夫就是閑著無聊,四處走走看看。到雁門關來,也是一時心血來潮,不敢有什么建議。”
尉繚道。
胡亥聽了很生氣!
這種鬼話也說得出口,不會找點合適的理由么!
心血來潮,就跑到雁門關。
為啥不跑到其他地方去心血來潮啊!
“老太尉大人,朕邀請你再次出山,輔佐朕平判天下,可行嗎?”
胡亥道。
呵呵!
“陛下,老夫老了!不論是精力,還是身體狀況,都無法再為陛下效力。”
尉繚道。
“太尉大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怎么能說老呢?想想廉頗80高齡還在征戰,
太尉大人與之相比,還是很年青的。朕是誠心邀請太尉大人出山。”
胡亥嚴肅道。
尉繚搖搖頭。
“陛下,不要為難老夫了。臣只是來接觸一下參與虎牢關、函谷關、潼關、
武關戰役的老兵,想完善一下《尉繚子》。在咸陽城中,老夫聽到好多傳言。
可是,參與的士兵基本到雁門關來抵抗匈奴人。老夫心急啊!只好親自跑來。”
尉繚道。
哦!
完善兵法!
真是那樣嗎?
對于一個大兵家來說,一部兵書傳承下來,是一件多么令人歡喜的事。
另一個位面,《尉繚子》確實傳承下來了,在歷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雖然不能與《孫子兵法》、《吳起兵法》相比,可是,也絕對是兵家巨著。
好多觀點令人耳目一新。
不過呢?
總體上來說,《尉繚子》是繼承了《孫子兵法》、《吳起兵法》的精華后,又一兵家巨著。
“太尉大人,您老寫出《尉繚子》出來,能否交給朕來印刷,讓其傳承下去。”
胡亥道。
“陛下,貌似老夫的《尉繚子》已經交給始皇帝,難道沒看到嗎?”
尉繚道。
“太尉大人,帝國藏書閣中,只有31篇,要是您老能完善,肯定又有增加。”
胡亥道。
“陛下,這個沒問題。老夫寫完后,一定交給陛下。不過,剛才陛下說印刷兵書,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尉繚道。
“太尉大人,這個事是這樣的,我們工匠發明了一種書寫的紙,非常方便寫書,
另外還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目前已經建好,隨后會把帝國藏書閣中的經史子集,
全部整理出來,再印刷,使其能更好的傳承下去。”
胡亥解釋道。
“陛下,兵法印刷出來,不怕泄露嗎?帝國不擔心有人學會后造反?”
尉繚道。
哈哈哈!
胡亥搖搖頭。
開什么玩笑!
兵法那么好學,那不成大白菜了。
古代數千年,真正能帶兵作戰,能出謀劃策的人有幾人。
那是需要天賦的。
不是什么人都能學會。
象趙括,兵書學習了無數,到頭來還不是同樣打敗仗。
有的人學會兵法,只能當參謀,有的人不學兵法,在實戰中摸索,同樣能當將軍。
這就是天賦問題。
“太尉大人,兵法是死的,只有活學活用,才能發揮兵法的效率。若是兵法泄露出去,
國家就會動亂,這種事只能是弱智思維。只要帝國足夠強大,學好兵法的人,
不為帝國效力,他為誰效力啊!”
胡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