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寧一眼便看見了周員外所說的奇石館,在十幾家店鋪中,它的規模數一數二,不過范寧又發現還有一家小店鋪名也叫奇石館。
這讓他不由再看了看店鋪招牌,這才發現‘奇石館’三個大字上面還有兩個小字,‘徐記’,原來店鋪全稱叫徐記奇石館。
這時,從店鋪里走出兩人,一個六十歲左右的老者,穿著儒袍,頭戴峨冠,長得鶴發童顏,頗有幾分仙風道骨之氣。
旁邊跟著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身著青衿深衣,頭戴士子巾,身材瘦高,容貌十分英俊。
后面跟在一個掌柜模樣的中年男子,點頭哈腰送他們出來。
“快看那兩人!”
劉康將范寧拉到一邊,指著鶴發童顏的老人道:“那是府學首席教授徐大儒,聽說他在我們鎮上有家店,估計就是這家奇石館了。”
范寧對那少年更感興趣,又問道:“那個少年是誰?”
“你居然不認識他?”劉康一臉驚訝。
范寧一臉茫然,自己為什么要認識他。
劉康見范寧真不認識,便解釋道:“他可是我們延英最優秀的學生,竹林七賢之首,叫做徐績,比我們大兩級,是真正的神童才子。”
“既然他也姓徐,那旁邊老者就是他的祖父吧!”
“正是,他不光有個學問高深的祖父,他父親還是朝廷高官。”
聽說是官宦子弟,范寧就想到了那個和自己比對聯的禮部侍郎之子,他心中生出一絲反感。
“算了,我們還是去看石頭!”
范寧又將興趣轉回到太湖石上。
雖然十幾家店鋪里賣的都是好東西,但動輒數十兩銀子,一般人也不會去,對于普通百姓,店鋪背后一條長長的小巷才是淘寶勝地。
這條巷子本來叫做奇才巷,現在已經改名為奇石巷,一條長達一里的巷子里密密麻麻集中了數百家小攤子。
不光賣太湖石,像雨花石、壽山石、青田石這里都有,但還是以太湖石為主,巷子里格外熱鬧,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
宋朝可不像后世那樣信息爆炸,一件物品很容易得到公允價格,這個時代,一件物品的價值往往在于買家是什么人。
大店之所以叫大店,就在于他們有渠道,能接觸到有錢的大客戶,東西賣得出高價。
比如周麟買的雙洞破曉,在奇石館花了三十兩銀子。
同樣的東西,在小攤販手中絕對賣不了三十兩銀子,最多一兩貫錢,普通讀書人,誰舍得花三十兩銀子買塊石頭。
而大店收購小攤販手中的石頭,也就是一兩貫錢的價格,高額利潤都被大店賺走了。
對于周鱗那樣的富豪,他們只要精品太湖石,幾十兩銀子對他們而言,實在算不了什么。
宋朝文人對觀賞奇石的癡迷已經到了一種病態,一點不亞于對茶的癡迷。
這里面玩到極致的就是皇帝宋徽宗,為了攫取江南奇石,他不惜開征花石綱,多少富貴人家因此傾家蕩產,將富庶的江南糟蹋得民不聊生,最終引發了方臘造反。
范寧昨天和前天又去找了周員外,周麟給他講了一些品石辨玉的基本入門方法。
周麟同時也答應他,如果范寧能拿出像七星望月那樣的精品,他會給一個好價格。
這個價格當然是收藏價,不是奇石館的收購市價,更不是小攤販的價格。
范寧打的就是這個主意,在小攤上淘到一兩件精品,然后用收藏價賣給周鱗,就算周麟不要,也可以介紹給圈子里的其他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