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問題曹琮也明白,但軍隊變法會涉及到多少人的利益,如果趙仲針來實施,恐怕他會成為整個軍隊的共敵,得罪人太多,就算是試點,也會引起軍隊既得利益者的強烈反感,從而引發軍隊對趙宗實的不支持。
曹琮著實有點為難,他真不希望趙仲針接下這個燙手的差事,一時間,曹琮沉吟不語。
范寧看出了曹琮的為難,又勸道:“曹閣老,這是天子給殿下出的一道題,對殿下的前途至關重要,結果會怎么樣并不重要,關鍵是殿下有沒有用心去做,怎么去做?”
曹琮終于有點明白過來,瞪大眼睛問道:“你是說,這次京東路的變法關系到.......”
范寧緩緩點頭,“確實如此!”
“這樣說起來,那不做也得做了,那你們打算從何處入手?”
趙仲針搖搖頭,“我的頭緒還沒有理清,還是請范使君來說吧!”
范寧便道:“我們打算從清理老弱殘軍著手,四十歲以上廂軍清退回鄉,每人補償二十畝土地,作為養老之資。”
范寧把退休線定在四十歲,是反復考慮過的,宋朝普通百姓的壽命也就是五十余歲,所以才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說法,四十歲退役,給二十畝田就能養老了。
這也是試點的優勢,因為是試點,人數少,才有足夠的資源進行補償,要是全天下推行超限退役,哪里還拿得出人均二十畝地的補償,恐怕五畝地都沒有。
曹琮微微點頭,這個突破點還不錯,有補償,只針對士兵,將領的抵觸情緒比較低,還是比較容易推行。
旁邊趙仲針補充道:“這其實也為第二步,夯實實際兵員,杜絕領空俸做準備,給各級將領一個改錯的機會,讓他們先自己清查,別等我們查出來,那就軍法無情了。”
“這樣也可以,如果是這樣,那就不要說變法,變法兩個字太敏感了,就說軍隊清理整頓,你們覺得如何?”
范寧笑道:“刻意降低難度,對殿下可沒有好處,最后的打分也會拉低。”
曹琮頓時醒悟,“對!對!對!是我所慮不周。”
“事實上還是會有變法,我打算推行將兵法,將九個軍營縮減為四個軍營,每個軍營五千人,將和兵都長期不變,上戰場也不改變編制,這樣就避免作戰時,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的被動。”
大宋繼承唐制,和平時代是一個編制,作戰時又是另一種編制,作戰時就顯得很混亂,難以協調配合,范寧的變法就想把平時和戰時的編制合二為一,沒有什么指揮使、都指揮使,都只有將、副將、偏將、旅帥、隊正、伙長、士兵,簡單的七級,這樣改革就使兵知其將,將練其兵,大大提高軍隊的戰斗力。
曹琮笑道:“反正也只是試驗嘛!無論怎么改,我都全力支持,需要我出面協調的地方,我一定會出面,絕不推遲。”
范寧笑道:“還真需要老爺子支持一件事,能否這兩天在報上登一篇文章,痛斥冗兵對大宋之害。”
是否支持可不是嘴上說說,是需要拿出實際行動來,以曹家在宋軍中的崇高威望,曹琮在報上的文章就是一種明確的表態了。
曹琮沉吟一下道:“我會盡量說服石家、高家、韓家、王家和潘家,我們六家各寫一篇文章,為郡王殿下的變法助威。”
石守信后人、曹彬后人、高懷德后人、韓忠彥后人、王審琦后人、潘美后人,他們在大宋軍隊中具有絕對權威,都是支持趙宗實為正統的軍方重量級人物。
他們在報上為趙仲針的變法制造輿論,與其說是支持變法,不如說是支持趙仲針繼承大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