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的回答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啟稟相公,雖然這些年大家沒有再像從前那樣渴望宋軍北伐,但漢人過得很苦,賦稅本來就是遼國各族中最重的,受盡歧視,而這幾年稅賦一加再加,已比五年前翻了一倍。
首先是戶稅,城內的漢戶每年六貫錢,其他契丹戶、渤海戶收兩貫錢,五年前只有一貫錢,我們漢戶每年兩貫錢,現在漲了三倍,契丹戶漲了一倍。
其次是田稅,上田每畝三斗三升,可我們的小麥每年只產一季,兩成的收獲被收走了,農民苦不堪言,一有天災就得破產。
另外我們商人除了戶稅外,商稅還要另征一成,以前只有三厘,現在誰都不敢正經做生意了,都買走私貨逃稅,一旦抓到就要充軍。
連契丹人都喊稅重得受不了,更何況我們漢人,要不然小人也不會來找楊老將軍,聽說大宋要和遼國開戰,我們真的盼望著宋軍能早日收復幽州。”
“幽州有多少漢軍?”范寧又問道。
“三萬人吧!”
楊貴見范寧目光有些懷疑,連忙解釋道:“這是公開的秘密,大家都知道,漢軍沒有騎兵,累活苦活都是他們干,邊境線守衛也是他們,我們有句俗話叫做,一等契丹二等蠻,三等漢人四等南。”
“是什么意思?”
楊貴解釋道:“契丹人是高高在上,待遇最好,最輕松,第二等是指其他蠻族,比如奚、渤海、靺鞨、高麗、女真等等,這里面奚人待遇最好,其他都差一點,第三等是幽州漢人,待遇差,干活多,不過他們還不是最差,最差是四等南,也就是宋人,被抓去的邊境百姓或者戰俘,他們從軍也是奴隸,專門服侍契丹人,沒有軍俸,吃不飽,穿得也破爛,一眼就能認出來。”
范寧點點頭,“你先退下吧!回頭有什么事情我再問你。”
楊貴退了下去,范寧問楊文廣道:“此人靠得住嗎?”
“應該靠得住,他父親就曾給宋軍送了不少情報,要是被抓住,早就殺了。”
范寧想想也對,戰爭并不是一直進行,要是他們被發現,遼國不會留他們。
范寧負手走了幾步,對士兵道:“再把楊貴請進來!”
片刻,楊貴又被請了進來,范寧笑瞇瞇道:“有沒有想過做點什么事情,為自己的將來博個前途?”
楊貴心情激動,他就是為投靠宋軍而來,當然想博個前途,他連忙抱拳道:“愿為范相公效力!”
范寧點點頭,“我給你足夠的錢財支持,再給你幾名助手,希望你能在幽州給我組建一個情報網,我需要軍隊部署、裝備情況、城防、糧食、民心等等方面的情報,不光是幽州,也包括燕云的其他州府。”
楊貴連忙躬身道:“我一定會竭心盡力完成范相公的囑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