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見到蒙恬后,美婦人鼓起勇氣,向蒙恬哭訴問候,道“敢問使者,為何秦王能夠如此狠心,要逼迫我家老爺飲鳩自殺”
“什么呂師自殺了”蒙恬聽到這個消息,整個人頓時就懵了,滿臉不敢置信。
他顧不上太多的禮節。
連忙大步飛奔,來到呂不韋的私人書房門口,一眼就看到呂不韋的尸體正坐在座椅上,一動不動。
在其周圍,還有得到消息匆忙趕來的其她正妻、側室與小妾等人。
“不”
“為什么會這樣”
親眼見到這一幕,蒙恬心中依舊有些難以接受。
他快步進入書房內部,拿起秦王寫給呂不韋的那封竹簡書信,仔細閱覽起來。看完之后,他覺得自己好像明白了什么。
又好像什么都沒有看明白。
“王上為什么會寫出這樣的書信”
這一點,是蒙恬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的,因為這封書信的風格,與平日里秦王政的性情有些差異。
“王上并非忘恩負義之人,為何會如此做”
這個問題,深深的糾纏在蒙恬的內心中。
他匆忙與呂不韋的諸位正妻告別,隨即翻身上馬,快馬加鞭,獨自快速奔赴向咸陽。
他要當面向秦王趙政問個清楚。
沒過多長的時間。
呂不韋看完秦王書信,然后飲鳩自殺的消息,就快速擴散開來。
這樣的忘恩負義之舉,頓時引發了呂不韋的門客、舍人乃至學生,甚至是許多從未謀面,但心中敬佩呂不韋的江湖人的憤慨。
“沒想到,那
秦王趙政竟然是這樣的人”
“忘恩負義,過河拆橋”
“這些年以來,呂師為了秦國的興盛,為了秦王的上位,究竟付出了多少心血,可竟然換來了這樣的結果”
“像秦王趙政這種忘恩負義之輩,指不定會對呂先生的遺體做些什么,讓其下葬,都是在侮辱。”
“我等不妨聯手,將呂師的遺體悄悄帶走,親自為他風光大葬。”
很快,這樣的提議就得到許多人的認同。
他們紛紛認為,能夠忘恩負義,逼迫呂不韋自殺的秦王趙政,絕對不會對呂不韋做出什么好事。
他們寧愿背負罵名,將其遺體盜走,暗中自發為其風光大葬。
也不愿讓呂不韋的遺體落入到過河拆橋的秦王趙政手中。
“呂師府邸內部防守嚴密,想要盜取呂師的遺體,需從長計議。”
“而且事后的安全撤離路線,也需進行認真策劃,小心那秦王追兵,呂先生的遺體,絕對不容有失。”
不多時,眾人三言兩語,就大致敲定下相應的計劃。
隨即,有三教九流之輩,主動參與進來,讓這個竊葬規模逐漸變得越來越龐大。
暗中的計劃,開始被更加詳細而嚴密的劃分設計。
力求做到必定成功。
與此同時。
洛陽內部的秦國官吏,得到呂不韋飲鳩自殺的消息,同樣書信一封,進行飛鴿傳書。
快速將此地發生的重要消息傳遞回咸陽。
當蒙恬還在回歸咸陽的半途中時。
來自洛陽的飛鴿傳書,便已經
到達了秦王趙政的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