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條件就是,你必需要留在孤的身邊。”
“你可愿意”
聽到秦王政的這番話語,韓非陷入到短暫沉默中。
憑心而論,他根本不愿意在這樣的時代留在秦國內部,因為一旦留在這里,就等于他再也無法影響韓國。
只能眼睜睜看著韓國走向滅亡。
就在韓非思考對策的時候,李斯站起身,拱手向秦王政作揖,力諫勸慰。
“啟稟王上。”
“韓國距離秦國太近,實乃心腹之患。”
“一旦秦國舉全國之力,出兵去攻打趙國,那將無人能夠保證近在咫尺的韓國,不會趁虛而入,反克秦國。”
為了讓自己的說法更加具備說服力,李斯又舉例曾經發生過的真實例子,將秦王政進行舉例陳述。
“遙想當年,秦國穆公未聽主政大夫蹇叔勸諫,執意遠襲鄭國,結果慘遭大敗。”
“然,在歸途中,又遭遇晉國之突然背叛。”
“使得所有秦國將士被全殲。”
當年,秦穆公兵敗崤山的慘狀,成了秦國人的血的教訓。
縱然至今,依舊難以忘懷。
李斯的這番勸慰說辭,并無道理。
一旦秦國聽信韓非之言,值此之際,出兵去攻趙,致使腹地防守空虛,近在咫尺的韓國,的確是一個潛在的巨大威脅。
縱然依照韓非之言,進攻趙國時帶走許多韓國士卒,依舊不保險。
畢竟兔子急了還咬人。
那些韓國的平民與庶民,難保不會因為秦國的威脅,被人鼓動,趁機與防守空虛的秦國拼命。
見狀,李斯又再度向秦王政進言。
“能以銖兩處理之事,則無需進行戰爭。”
“臣提議,加大尉大夫之計謀,秘密派遣諸使者入各國,以錢財開道,收買游說各國重臣。”
“若同意,可做秦國瓦解他國防御之內應。”
“若不同意,則暗殺之。”
“屆時,最多亡金三十萬,則中原各國皆可除矣。”
無疑,李斯的計謀非常讓秦王政動心。
當初年幼之際,生活在趙國的種種經歷,讓當初年幼的秦王政親眼見識到了金錢的威力與可怕。
若無賄賂,他早已經死去許多年。
最終,經過一番辯論。
秦王政終究還是做出決定,聽從李斯的建議,暫時將韓非扣押在咸陽城內,不過沒有將其當做質子對待。
而是命其當做長子扶蘇的老師,親自教導扶蘇。
實在是韓非的才華太高。
他唯恐將韓非放回去,等于放虎入山林,最終成為心腹大患。
一場最高級別的國宴,就此不歡而散。秦王政暫時并沒有得到他想要的目的,但也并非沒有任何收獲。
至少將韓非這個人,強行留在了秦國都城咸陽內部。
至于后續結果如何,他暫時不知。
同樣,對于李斯而言,他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來臨。當年那一枚樹葉,就是他的危機預感。
那一枚樹葉,就是他的威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