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問我?我問你才對吧?”《東方》的記者瞥了他一眼。
《周刊》是本次戲劇節的合作媒體,要是季銘拿了獎,覃文林應該是能搞到一篇采訪的。
“不知道啊我也,這次說實話,挺邪門的,都沒什么動靜,”覃文林湊過來:“我跟你說的是掏心窩子的話,以前大家不怎么在意的時候,反而隨隨便便就有消息出來,但這一次就愣是打聽不到知道的那些人都不愿意說,奇了怪了。”
劇院里的老先生幾位,環看了一周,評審主席馬老先生笑呵呵:“大家都很好奇結果啊。”
“能不好奇么?”國話的葛副院長也是一臉有意思:“大家這么一早就定了下來,他們還來不及打聽,后來再想打聽,我們不討論了不說,您還讓大家都瞞著結果。”
馬立人童心未泯:“難得能讓他們也抓心撓肺一次,多好。”
“還真是,我剛才翻了翻微博,咱們都有話題了,雖然沒上熱搜,但討論的人也不老少。”另外一位評審也過來湊熱鬧:“唉,一個人就能給戲劇節帶來這么大的關注,看來以后還是要鼓勵那些年輕明星來演舞臺劇。”
“嘁,別來毀東西了,到時候什么替身、配音,粗制濫造的,我寧可咱們就這么不死不活。”
“其實也不至于,主要還是這個市場化沒做好,你看看開心麻花,他們的話劇市場認同就不錯啊。隨著大家審美情趣的提高,嚴肅話劇在劇院里也會有一席之地的,類似西區百老匯那種地方,在中國也會出現的。咱們看不看得見,總是會有的。”
今天他們這幾位其實沒什么事,上頭講話的是滬上文藝宣傳領域的領導,頒獎的也是幾位藝術家,加上戲劇協會的領導,評審組的工作都已經完成了。
幾個老頭就在那里評評點點,說說某劇協的副主席,以前年輕的時候是個什么衰樣……
又說那個女領導,以前被哪個老東西說哭過。
總之,十分八卦,要是被當事人聽見了了,必須說他們一句“雨女無瓜”。
《末代皇帝》這邊,他們就沒有這么淡定了。
越是有希望,越是緊張啊。
“啊,這個王八蛋。”譚子陽刷了一下微博,發現居然有人帶著話題說“季銘大熱倒灶,顆粒無收”神經,要不是他們就在現場,都要信了:“胡說八道。啊,果然,被人罵了,臭煞筆。”
陳老師瞪了他一眼,讓他安靜點。
獎項并不多,專業組有一個優秀演員獎,一個優秀劇目獎,都是獨一份的,后面還有若干校園之星,劇目之星。普通組就只有校園之星和劇目之星,導演、編劇之類的獎項,前幾屆是有,但從本屆開始取消了,可能是不太合適因為導演和編劇都是不限于學生的,拿來評選似乎也不公平。
比如任鳴,他要是不拿獎,那豈不是太丟臉不利于創作出高水準的參賽作品。
普通組先發獎,季銘在電梯里遇到的那幾個川傳的學生,有一個女孩就拿了獎,很激動。專業組也是先發校園之星,季銘有幸拿到了一個,根據名字首字母的排名,在中不溜的順序。
“……季銘,《末代皇帝》,中央戲劇學院……”
觀眾席一陣安靜,旋即掌聲如雷。
好些人都在笑。
季銘上臺的時候,笑的人更多了,手機拍照,快門聲,都刷刷的,恍然有了一點金雞百花的感覺。從劇協副主席手里拿過絨布的證書,季銘看了看,覺得有點像學校發的獎學金證書,然后就跟著大部隊說了句謝謝,下臺了。
很集體主義。
下來也沒有采訪環節,直接拿著獎狀捧花回座位從大家一言難盡的表情看來,這份傳統的榮譽證書確實不如什么小金人受歡迎……s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