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期的三組演員,來自港城的胡桃兒,德云的小岳岳,然后就是季銘和劉然這要是換一個節目,估計這三波人也碰不到,因為都是分開錄的,一段一段的故事。可是央視爸爸的節目不是一般節目,所以三組人都得老老實實地一起來開會,哪怕說的是跟自己沒關系的部分,也得坐著聽。而且今天不只是錄南粵博物館的,還有川省博物館的三位,不過他們要稍后一點才過來,排后面錄。
季銘跟岳岳沒怎么見過,但不管從《演員》郭琪霖那邊算,還是從雷大頭那邊算,也就差一道碰面的機會,算是神交已久。
前TVB當家花旦胡桃兒小姐,季銘就不認識了。
倒是經紀人們聊得熱絡,在后面嘀嘀咕咕的。
季銘和劉然守護的國寶,是南粵省博物館館藏的金漆木雕大神龕,是放在家廟里供奉祖先的,南粵地區的祖宗祭祀是非常重大的事情,所以這件國寶雖然誕生于1935年,迄今還不足一百年,可是其文化內涵、精湛工藝,還是讓它入選了南粵博物館三件國寶之一。
他們倆演繹的故事,是一對兄弟,大哥從泰國回來,想要把神龕帶走保存,而弟弟則不愿意,想要在家鄉抗戰最終弟弟犧牲,哥哥悲痛欲絕,家國難兩全。
劇本兩人都已經看的滾瓜爛熟了但這卻是劉然第一次演舞臺劇。
大家四下看看。
“那看來季老師是最有經驗的了?不過胡小姐也演過的吧?”于磊總導演笑著說道:“岳岳老師也是舞臺上的,劉然沒演過?”
“我不能比,我那是說的多,演的少。季老師是專業的。”岳岳趕緊擺手,特謙虛。
季銘沒想到,這一期還真是,胡桃兒演沒演過舞臺劇季銘不知道其實是演過的。不過論巡演數和水準,跟季銘有不小差距。岳岳和劉然,都屬于擦邊,沒正式演過,結果還真是只有季銘是專業的話劇演員。
“那要請季老師給我們指點一下啦,等一會兒。”
胡桃兒的普通話別別扭扭的,不過港城演員的普通話已經成為一項亞文化以叉燒芬、渣渣輝為標志。
“不敢不敢。”
不過具體到一段拍攝的,還是分開來的。
戲劇導演姓朱,拿著劇本一臉遺憾:“要知道季銘能唱,當時我們就可以考慮一下別的形式了。”
“上一季雷珈那樣的?”劉然問道。
“哎,差不多,也可以是別的,因為抗戰時期的經典音樂作品很多,而且也都比較激昂,如果能夠融合進去,效果應該是不錯的。”朱導演咂咂舌:“不過現在的本子也很好,效果應該也會不錯的,我們大致先交流一下。”
一交流,不自覺的,季銘就開始帶節奏了。
“一方面是弟弟的愛國情操,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到華人華僑給予國內的很多幫助,效果上來說,可能還是要避免出現哥哥被認為自私的情況。”
“當然當然。”
“您看,我這邊的表演……”
“對對。”
“我是這么想,您給聽聽,我們倆之間的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