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位評委一排坐開,凱特·布蘭切特位居正中,帶著篤定的微笑,非常有氣場。
底下是來自全世界各地的記者。
凱特首先簡單地回顧了一下評審工作,同時對電影節,對其他的評審同事大為夸張了一番,然后說了關于電影和女性電影人的話題,但總體上很簡短,大約就幾分鐘的時間。
剩下的全是留給記者的。
頭一個問題來自法國本土。
“你們授予了戈達爾《影像之書》特別金棕櫚的榮譽,評委會是怎么考慮的?特別金棕櫚和金棕櫚之間區別在哪里?為什么你們認為《小偷家族》應當獲得金棕櫚,而戈達爾獲特別金棕櫚?”
關心自己家的事情。
“我們慣例上無法說明具體的評審過程,因為都簽署了保密協議,我們必須確保遵守這里的規則。”凱特也挺官方的:“關于為什么會有特別金棕櫚,事實上很多人認為,我們是在法國的電影節致敬一位法國的電影大師,其實并非如此。你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們給的獎是授予《影像之書》的,我們認為這是一部對電影的未來極為重要的作品,可能在若干年后,大家才會意識到它的重要性。那么作為影響力重大的電影節,我們有義務將這樣一部代表未來的作品介紹給大家。”
記者追問了一句:“所以這是榮譽金棕櫚和特別金棕櫚的區別?榮譽授予個人,特別授予電影?”
“并非如此,福茂告訴我們,榮譽金棕櫚屬于電影節的至高榮譽,應由電影節來頒發,評委會可以通過其他的獎項來表彰《影像之書》,這就是為什么會是特別金棕櫚。這是我的理解,榮譽來自戛納電影節,而特別來自本屆評委會。”
答案非常明確。
第二個問題來自于棒國記者,主持人似乎也知道一定有這個問題,所以第二個機會就直接給了棒國記者。
這英語口音,略微迷。
“《燃燒》是本屆電影節口碑最高,場刊評分最高的電影,但是最終它一無所獲,評委會是否在刻意和大眾評分保持距離?”
依然由凱特回答,她今天是絕對的主角,大致上每個問題她都要回答,除非記者點名問某個評委大部分時候不會,所以其他評委基本上是補充者。
“我們不評價誰沒有拿獎以及為什么,評委們對獎項都存在不同的意見,但是最終我們需要給出一個獎單,這是堅持和妥協的藝術。《燃燒》是一部非常優秀的電影,但獎項只有那么多,我們必須取舍。”
到此為止。
沒了,大熱倒灶,倒灶之后也就沒了。
除了棒國和一些電影粉絲,大約不會有更多的人會關注這件事情了。戛納從來也不是根據場刊給獎的,去年口碑更好的,得獎希望更大的《托尼·厄德曼》同樣顆粒無數,引發的震動,遠比今天更大。
這是一個九個人團隊評獎的機制,每個人都只需要從自己出發。
第三個問題才是金棕櫚得主《小偷家族》。
凱特非常大方地表明了評委會的態度。他們認為金棕櫚應當被授予一部各方面都相當高水準的電影,在執導能力,演員表演以及攝影畫面等等各種層面都足以擔當起金棕櫚的榮譽。
加拿大評委認為《小偷家族》兼具優雅和深刻,這一點和《遇仙降》有一些類似之處,他很開心看到亞洲電影在這一方向取得成就。
亞洲評委張鎮也回答了關于亞洲電影獲金棕櫚的話題。
拿都拿了,吹唄。
第四個問題,由獨眼浪記者獲得機會非常懂,這幾個問題,該給的記者都給到位了,大家都關心自己應該關心的。棒國關心《燃燒》,法國關心《影像之書》……接下來輪到中國記者關心《遇仙降》和《江湖兒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