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都是錢的聲音啊。
據說當初《人在囧途之泰囧》刷下12億多票房之后,有投資商捧著錢找徐錚拍戲,開空白支票給他,甚至只要他來演來導,不用出一分錢,就給他一半權益。
這就是當時瘋狂的電影投資。
現在當然已經不復當年的盛況了,水位降了很多。但是有賭性的公司絕對是不少,就像練海成的龍城影視,為什么落到了今天的地步,除了老牌影視公司運營僵化之外,就是迷信爆款,導致整個投資完全不理性,后來一輸再輸,輸到質押股權,質押設備,賣房子賣收藏品,直到整個公司都岌岌可危。
縱然已經是6年之后,但喜劇片的12億,和藝術片的15億,又不可同日而語了。
說這個時候的季銘是當年的徐錚,或許因為不是導演,不是編劇,而略顯遜色,但單單作為演員來說,他的吸引力,甚至超過徐錚一籌的畢竟季銘的身上有跡可循啊,他是頂流中的頂流,他是實力派中的實力派,他是運道無雙的天選之子……娛樂圈是講運道的。
比如黃勃當年成就五十億影帝的時候,幾乎要直逼娛樂圈第一人的位置。
再比如吳金做成了《戰狼2》,一躍從落寞的動作明星,成為帶頭大哥,各種榮譽,各種代表意義,全都加諸其身。
這就是運來天地皆同力!
所以季銘說了個新電影的意思,甭管那是個什么電影,企鵝影視、喜田影視,京城文化這三家,幾乎可以不用看劇本就拍板投資講得不好聽一點,就靠《遇仙降》,季銘的新電影在排片上可能有的優勢,在大家看好程度上,就都值得投資。
現在多難啊。
一個不小心就不能上映了,就死那兒了。季銘,全國消防安全大使,國字頭話劇單位的臺柱,上央視跟回家似的,被《人日》《光明報》多次點名作為正面典型,沒有比他更安全的演員了,更何況,這個演員他還擁有如此強的票房運、獎項運。
這種投資機會,整個娛樂圈都找不出一只手來。
你說國師的新片,人老一輩不追求票房了,也追求不到了。
你說小炮兒的賀歲片,也不成了。
數一數,徐錚的“囧系列”算一個,吳金的新片算一個,林超弦的主旋律動作也能算一個,畢竟《湄公河行動》和《紅海行動》都相當牛逼,更何況也是《戰狼2》類型的電影,再就是陳思辰的《唐探》系列,沈謄出演的麻花喜劇也能算上大半個……其他的,就沒有了。
這么多搶食兒的,就這么點好機會。
誰能放棄的了?
重要的是,看看徐錚今天他的商業價值,假如季銘就是有這個命呢,跟他保持密切合作,又是多大的價值呢?尤其對于京城文化這樣的上市公司,二級市場的反應立竿見影。今天在一片綠意當中,京城文化的漲停板,就像黑暗里的一支燭火。
劉副總,恨不得從廁所里把季銘給他拉出來是把他拉出廁所,不是幫季銘拉出什么東西……
他看向喜田影視的張總,這是季銘的半個自己人,企鵝的王娟也是看向了張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