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一名歐洲電影觀察家,常年分析三大電影節獎項歸屬,說的也頗有理有據:“……《小丑》作為一部漫改/英類作品,縱然大獲好評,但我仍然難以想象評委會的評委們會把金獅授予它,威尼斯或許在一步一步變得更加開放,但羅馬不是一天筑就,意大利人天生慢性子,也許《小丑》之后,漫改電影奪下金獅不會讓人吃驚,但在本年度,則很難。
既然如此,考慮到威尼斯嚴格地平衡各大獎項,《小丑》在與金獅無緣的同時,會大大增加獲得其他獎項可能性是的,大家都知道,我指的是最佳男演員,以杰昆·菲尼克斯得到的贊譽,他拿下這座沃爾皮杯,將是眾望所歸。
然而我們必須提及另一位驚人的男演員,那就是季銘,這位天賦卓越的,只有22歲的中國男演員,此前在戛納電影節一鳴驚人,光芒萬丈,同時也成為了意大利最知名,以及最受歡迎的外籍演員之一。這一次他帶到威尼斯的新作《默》,同樣是一部驚人佳作,現實和幻想,希望與絕望,藝術和生命……它探討和展現許多大家廣為關注的問題,也奉獻了征服了所有觀眾的驚艷表演,足堪和杰昆,以及本年度任何一位男演員競爭所有榮譽。
然而問題在于,《默》比《小丑》更有金獅賣相雖然我也并不認為它會拿獎,不過那是另一個問題了。《默》能夠有力地去競爭最高獎項,將削弱季銘競爭影帝的可能性,評委們不斷地在做權衡,他很有可能在這種權衡中,被‘犧牲’掉……
那也許非常可惜,但,這就是威尼斯可以拿獎的人太多,而獎項太少。”
其實簡單總結一下,就是《小丑》不太可能拿大獎,評委會會給個影帝來做平衡,而《默》雖然也不太可能拿大獎,但它是正兒八經地大獎競爭者之一,那么在影帝上就要弱勢一點一種被動的賭博態勢,要么大獎,要么邊角料,甚至顆粒無收。
不無道理。
當然,其他的評論里,也有認為季銘拿獎可能性最大的論斷“杰昆的表演固然精彩,但坦率地說,換一位實力演員,大概率也能有不錯的表現,這取決于題材、人設,就演員個人而言,他的創造性并沒有太大的展現。然而季銘在《默》里的表演,極具靈性和創造力,換一個人,絕難重現他的表演,季銘用個人努力塑造了作品,并使它獨一無二,氣質鮮明。如果威尼斯對演員的表彰取態是健康的,毫無疑問,季銘比杰昆更應該拿獎,甚至,哪怕是金獅獎,都應當讓位于對季銘個人表演進行肯定。”
盛贊。
除此之外,還有不偏不倚的,認為評委會要頭疼死了。
當然,其它的參賽片也有自己的存在感,認為大熱倒灶的可能性很高比如《小丑》拿一個評委會大獎,《默》拿金獅,影帝自然就歸別人了,不過水花不大。
“好像大家都不太認為我們能拿金獅?”季銘翻了好一會兒,得出這個結論來:“照說華語片曾經七擒金獅,而上一次《色·戒》也是十二年之前了,再來一部華語金獅,也并不奇怪啊。”
愛麗絲想了想:“你了解評委會主席盧奎西亞么?”
“嗯?”
“這是一位非常先鋒的阿根廷女導演,我看甚至有人認為她不無可能推動《小丑》拿金獅,”愛麗絲聳了一下肩膀:“驚悚、陰郁、社會議題、多數罪惡……都很對她的口味。不過,說起來,她也是一個對演員表演的精細程度有非常高要求的導演這一點你有優勢。”
“評委會主席也不能決定一切吧?”元泉問了一句。
“但是威尼斯只有七位評委,主席愿意的話,可以有很大的操作空間。”
大家了然地點點頭。
“等待吧。”季銘往后一靠,笑道:“說不定金獅和影帝,同時既不是《小丑》的,也不是我們的,哈哈,搞不好《蘭心大劇院》拿金獅了呢,或者《繼園臺七號》那部動畫片拿了,也很驚世駭俗啊。”
“……”
他獲得了一堆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