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企鵝之外,頒獎典禮后的第二天,從官方到娛樂圈,絕大部分的媒體都參與報道了這個消息,覆蓋面之大,大約所有訂報紙、有手機、喜歡聊天兒的人,都能接收到這個消息了。
從最普遍的“轉發祝賀,季銘奪威尼斯影帝!”,到略激動的“華人之光!時隔25年,季銘為中國再奪一座威尼斯影帝。”然后還有大量的自媒體“震撼體沸騰體消息傳來,舉國歡呼體”……總之上到財經板塊,關注二級市場,下到吃瓜的滑手機群眾,都能找到一個角度來觀察這件事情。
甚至,微博財經還寫了一篇社論《季銘的這座威尼斯影帝,到底值多少錢?》從各大平臺的流量數據,到光線、企鵝、京城文化的市值變化,喜田,以及季銘名下的天成文化的潛在估值,再到《默》和《哪吒》的票房和其它盈利窗口的提振,當然,最后還有季銘作為“可能是迄今為止最具價值的演員”本身……文章最后的結論是“雖然威尼斯影帝的沃爾皮杯并非純金打造,但是它帶動的商業價值,遠比一百座純金獎杯還要值錢,這是一場藝術和商業的雙重狂歡。”
外界的沸沸揚揚,是可以預料的,事實上,哪怕季銘沒有拿獎,恐怕也會有一波反面熱搜“季銘失落大獎,生涯遇重挫”之類的,所以對于很多他身邊的親友,并不特別關注這些,他們都很清楚,以季銘今天的熱度和地位,很多東西是必然的。
身處劇組的譚子陽大哥,因為太累,沒能第一時間關注底層人士就是這么累,別看戲份沒有多少,卻比主演累得多,因為主演的行程都是定好的,拍十個小時,十五個小時,都有個數兒,但譚子陽這樣的,大小有點名氣,但又還沒資格讓劇組特別對待的,就比較苦逼。
他處于一個關鍵時期,得好好表現,等戲就是其中一個努力的方面了,口碑嘛,就是這么傳出去的,那個誰誰誰啊,態度很好的,平時有戲沒戲都等著,隨時能上,水平也不錯,萬一被誰聽到耳朵里,機會也就來了。
但這樣一來,累啊,熬夜啊,基本就是常態了。
所以,他第二天早上昏沉地去上工,點開微信才突然一個激靈。
昨天頒獎了。
“小譚干嘛呢?”問他的是男主角,三十歲出頭了,也是這兩年剛紅出頭的,可能自己熬過來的吧,脾氣挺好,性格也不錯:“著急忙慌的,怎么,忘了回女朋友微信了?”
“啊不是,我看看新聞。”
“噢,你是季銘的同學對吧?”男主角突然想起來,這事兒也不難知道,譚子陽現在也算十八線,季銘的“陰影”下也有他一個小小的影子了:“你還不知道啊?”
“昨天睡得太快。”
男主角笑了笑,沒說,讓他自己看了,然后就見他握了個拳頭,揮了一下,很興奮的樣子。
“看見了?”
“是啊,真拿了,”譚子陽真挺興奮的,威尼斯影帝啊,天爺,這可比戛納那個特設獎要硬氣的多:“之前一直覺得他會拿,但真拿了,還是挺驚喜的。”
男主角點點頭:“那可不,威尼斯影帝啊。不過你們倆關系不錯啊?”
“四年室友呢,天天一起吃飯打球上課。”
男主角也不知道該說什么了,到底是恭喜呢,還是同情呢,好像都不合適。譚子陽反而沒有想那么多,他給季銘發了條微信“牛嗶”,就進他們宿舍群開侃了,里頭周鑫和王瑋已經聊了一大篇,主要圍繞著去哪吃一頓好的季銘請客來展開的。
“臥槽,等我回京再吃啊。”
“誰知道你什么時候回來,大不了我們吃的時候,給你叫個外賣,黃燜雞米飯可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