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掌聲漸次響起,從猶疑到堅定,只在幾秒之間因為大部分人堅定了心中最簡單的那個邏輯:季銘不曾失敗過,《默》不會是例外。
這是信仰的力量。
……
11月29日中午12點半,東方藝術中心音樂歌劇廳,隊伍已經排出大門去12點20分才開門排隊的,而正式開演是下午兩點。
老陳跟身邊的老伴兒嘀咕:“季銘頭一回演話劇,就在安福路上,他演《雷雨》的小少爺,我就去看過。正好上午是上話中心的一出戲,我還記得呢,里頭他們那個顧銳,小顧,還不服氣呢,結果后來人家一演,明明白白啊。”
“行了,你說幾遍了都。”
“那不值得一說啊?”
“你那是一說么?你百說,千說了。”
老陳撇撇嘴,覺得這老伴真是越老越不服貼了,不過考慮到再過幾年,要靠她推輪椅去曬太陽,老陳還是把脾氣壓了下去反正滬上的老先生,脾氣也不大。
他轉了個頭,看見身后排隊的一小伙兒一姑娘:“你們也是沖著季銘來的吧?”
小伙兒和小姑娘對視一眼,笑著點點頭:“是啊,您也是啊。”
“可不是么,季銘當時演《雷雨》,頭次來滬上,我就看他的戲了,第一眼,當時那一句臺詞兒出來,我心里有數兒了,看話劇二十幾年了,我這耳朵、這眼睛還是可以的,當時季銘他一亮相,一亮嗓,我腦子一熱,成了。”
“那會兒他還沒出名呢,您火眼金睛。”
老陳眼睛一亮,被捧的蠻爽,清清嗓子,開始說起自己觀劇史,一個一個名字說出來,話劇界里頭都是泰斗級的,可惜年輕人都不認識,不過老陳不介意,他圖個嘴爽。
說到一半,把手上的拎著的一個玩意兒給展開了,居然是個小板凳……
站了快一個小時了,有些人都席地而坐了,老陳這個板凳還是挺惹眼的甚至有記者拍照呢。老陳特適應,還給了個正臉兒呢,出門之前,他就拉著老太太打扮了一下,早有準備。
“您這票哪兒買的呀?不會是自己搶的吧?”年輕人比較好奇,他們倆的票是跟黃牛買的,還算買的早,1080的票3000入手的據說首次公演票后面高的,也有加到7、8000的,這還是后面連著十八場的原因,不然不知道要高到什么程度去。
老頭的票當然不是黃牛票老頭的兒子是文化局的呀。
呵呵。
這話不能說,老陳裝耳背了:“什么?票?貴啊,真是貴,小半個月的退休工資就進去了。”
“……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