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銘把目光從電腦屏幕上移開,點點頭:“所以你去買個它們的手機支持一下吧。”
“沒問題。”
……
季銘在這個圣誕節,非常恰到好處地占據了英國和歐洲民眾的時間和注意力,詢票電話讓莫瑞斯劇院不堪重負,社交媒體上的留言同樣看不過來,郵件也是如此……直到代理商們開始反應過來,將莫瑞斯劇院的票務放在醒目的位置,一切才慢慢平息下去。
從平安夜開始,季銘以一周九場的頻率,連演十二場,近兩萬觀眾得以看到表演,持續地將它捧到年度之交最受矚目節目的位置上。在下戲之后,劇院外滯留的劇迷也越來越多,莫瑞斯不得不安排一個機制,來處理這件事情。
季銘在表演之外,也接受了一些采訪,楊如意懸著心親自飛過來跟著,生怕他一個不小心說什么犯忌諱的話,讓境外勢力拿去操作話題。而更安全的,當然是時尚領域的工作。
菲拉格慕快高興瘋了。
他們最早找季銘擔任全球代言人的時候,并沒有期待他真的夠全球但那之后,他在歐洲、北美接連獲獎,并開始擁有自己的知名度,INS數百萬級的粉絲量,也讓菲家喜出望外。然而幸福還沒有結束,短短半年不到,季銘就在英倫和歐洲引發狂瀾,名氣飆升,關注度甚至超越無數本土明星。
這些好處跟白撿的有什么兩樣?
菲拉格慕于是賣力極了,德國的《ELLE》,意大利的《COSM》,法國的《Numero》,美國的《時尚芭莎》,當然還有英國的《Vogue》短短半個月內,季銘就接連拍攝了五本頂級刊物,包攬歐美五國,并在隨后的一兩個月內快速面世。
也許很多年之后,一些人會跟魯迪的父親一樣,跟他們說起若干前的一個圣誕假期,以及之后的一段時間內,有一個中國演員在英國和歐洲戲劇屆引起過劇烈的波瀾,并將自己和那一年的圣誕一同烙印在很多人的記憶里,終生難以忘懷。
……
12月26號,圣誕節之后,奧斯卡學院公布了本年度最佳外國電影的短名單,這份短名單包括了10部電影,包括很多季銘熟悉的亞洲和歐洲的制作,譬如戛納金棕櫚得主,來自奉俊昊的《寄生蟲》,以及西班牙電影大師佩德羅·阿莫多瓦的新作《痛苦與榮耀》……大陸地區選送的《默》,位列其中。
盡管這份短名單還不算正式提名,隨后還有十進五的入圍名單,然后才是最后的獲獎,但華語電影也有很多年沒有入圍過短名單了雖然對奧斯卡的迷信近年來日漸消退,但這個消息的關注度,依然甚至勝過歐洲三大的入圍消息。
季銘基本上對這個消息是錯愕了。
作為主投主創主演,連他都是錯愕的,更不要說國內的其他人了。
但這事實上進一步推高了他的熱度,以及電影《默》在歐美的關注度此前它在北美點映了若干場,上座不低,票房不高,因為場次太少。愛麗絲·洛瓦赫那里突然接到了大量的“商業”電話,藝術類導演突然有了半個市場類導演的待遇。
《默》的國際發行也正式開拔,而在此之前,季銘暫時結束了一周多的演出,把莫瑞斯劇院留給凱拉、海森等人。
一月中旬,季銘從倫敦返回國內,迎接他的是被各種消息轟炸了近一個月的吃瓜網友和各路媒體,當然,還有電影《默》票房數字定在33.9億上的大喜訊,它也得以位列國內影史票房前十的第八位,它的前面,有第一的《流浪地球》,第三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第五的《我不是藥神》,當然,在前三十里還有一部《遇仙降》。
它們全是季銘的“周邊”,和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