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銘真是讓多少古言男主有了自己的臉啊。”
“哈哈哈笑死,這些年無數淑芬都在喊著叫著季銘才是我心中的某某某,可惜人家一個都沒去演。”
“別擔心,今天之后,B站剪刀手一定會發威的。”
網友如潮一般的討論內容,很快把首映禮的熱度艸到數十億上百億,其中各大現場媒體、網媒各種快訊、報導、分析、評論,聚焦紅毯造型的時尚博主,分析咖位排序的娛樂博主,湊熱鬧的數碼搞機博主分析舉著手機的粉絲們,用誰家的最多……
“這場首映禮本身已經超越它的功能,成為一場如此廣泛和深邃的現象級狂歡……壓力現在回到了季銘身上,他已經將所有人的期待和注意力帶到了極致和巔峰,只等正菜上桌。究竟是一山還有一山高,百川歸流鑄造屬于季銘和國產電影新的傳奇故事,還是虎頭蛇尾,在季銘輝煌的履歷上落下外強中干的全新一筆全看幕后之后的風景。”
首映禮的正菜,當然不是紅毯,而是面向近千名觀眾和媒體的全球首映。
戴上3D眼鏡,看向IMAX屏幕的觀眾們,發現自己的《山海》之旅,從一只奇怪的小螞蟻開始,在一塊烏黑巖石上的綠苔蘚下面,這只奇異紋路的兩頭螞蟻左右嗅著,走走停停,突然,一條長長的舌頭穿過濃密的蕨類植物,準確命中了它,鏡頭后拉,一只碧青色的三眼蟾蜍,匍匐在蕨類叢中,吃掉螞蟻后,它眼珠轉了轉,往沼澤邊一跳,鏡頭再往后拉,一條骨刺遍布全身的巨魚悄無聲息地吞掉了三眼蟾蜍,然后潛進水潭之中,水潭底下,水草瘋長,仿佛一座原始叢林很快,叢林的平靜被一只從天而降的赤腳攪亂,骨刺巨魚也被壓在趾縫之間,被毛發和尖銳的指甲掩蓋住,鏡頭迅速上升后拉,一個獨腳巨人捏著一根巨木,仿佛踩過小水潭一樣,經過沼澤湖泊。
此時畫面由靜轉動,獨腳巨人快速追逐一頭猙獰豬獸,驚起始祖鳥一般的飛禽,不遠處打鼾的長尾異獸睜開一線猩紅巨眼……
蒼莽荒野,神秘恐怖。
顯然,為了表現出小大之分,季銘不惜花費近兩分鐘的開頭,而這些細膩入骨的特效鏡頭,在有心人眼里那都是一摞一摞的人民幣啊,甚至就是一套一套的二線城市的房子。
這才叫精工細作。
嘖。
看到這里,其實很多人心里已經放下擔心,只憑借這個特效水平和美學理解,《大荒紀事》就足以為國產特效,尤其是神話特效片開先河了國產特效片有兩種趨勢,一種是仙俠游戲化,大多尷尬的不得了,被認為還不如幾十年前徐老怪那一部《蜀山》。另一種是西方化,基于各種恐龍面貌的變異怪獸,尖牙厲爪,鱗片厚皮。
前者過于離地,完全無法獲得共鳴,后者過于考古,完全沒有東方神話的浪漫因子,而如何在這兩者之間取得統一,并創造出真正屬于東方神話的美學標準,是季銘遇到的最大難題之一,也是最耽誤時間的難題之一。
顯然,他做到了,整個團隊做到了。
《山海經》給了他們很多具體的形象要素,比如窮奇,它像虎,但長著刺猬毛,叫聲跟狗一樣。這讓他們不必要局限于恐龍家族,可以從全世界的動物身上去獲取要素組成這些熟悉又不熟悉的形象,配以數百位美術專業工作人員的不斷調整嘗試出來的那種,肥而不膩,妖而不艷的設計語言。
是如此有說服力。
簡單的行紀故事,本身并沒有太多值得去探究的,只有流暢一詞可做評價極致流暢,幾乎沒有任何尿點。逃亡、戰斗、開啟新的旅程,大環境微環境的切換,各種紛繁而不慌亂的出場異獸,全都恰到好處,仿佛拿尺子比出來的一樣,領著所有觀眾走進這個全新的山海世界,經歷全部這些匪夷所思的異獸和環境直到走出山海,步入大荒,遠遠處,密布的部落石屋草棚,崖壁上刻著粗獷的圖騰石刻,那是蛇尾人身的圣人,也是他們此行的目的地,鏡頭最后是一片熱火朝天的部落生活景象,以及鏡頭無限拉高之后,在滿世界的陰云里幾片為數不多的堂皇之地,這星點光明仿佛在說,拯救之路才剛剛開始……
啊
太多人在看完之后,才來得及長長吐出一口氣來,然后兩兩相望,竟然想不到上一次這么專注看電影是哪年哪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