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
楊柯眾人神情迷茫,有這回事嗎?
余媖弱弱問:“殿下,在故土還有一個大夏?”
“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馀里媯水南。其俗土著,有城屋,與大宛同俗。”見眾人神情不解,姬樂背了一段話。
“這段話出自《史記》,按理說,你們應該學過。”
《史記》?
楊柯、余媖再度露出茫然的表情。他們知道史記,也學過不少史記的內容,比如三皇五帝、夏桀商湯……但史記篇章缺漏,他們并不記得有這方面的記錄啊?
“大夏?我怎么沒在《史記》中看到?”楊柯奇怪道:“當年我們以‘夏’為名,取自‘諸夏’之意。”
一邊說,楊柯目光投向對面的巫丞三人。
楊柯、南宮、余媖年紀輕輕,當年取名時根本沒他們的事。反倒是巫丞等人,當年和前代商討名諱,用來作為其他國家對九宮城的代稱。
不然的話,他們可不樂意讓其他國家隨便給九宮城取名,多出一個個風格迥異的稱謂。
面對楊柯的目光,巫丞回瞪過去:我怎么知道故土還有一個“大夏”?拜托,我們傳承斷代,哪里知道那些瑣碎事?
當年東漢先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楊柯祖先這等世家子,已經可以說是學問最高的一批人。然而,楊柯祖先那會兒還沒行冠禮。年紀輕輕就跟著一群先民來到異界,縱然家傳底蘊渾厚,可一個連二十歲都不到的小年輕,能記得多少華夏經典?
學宮之中能補全四書五經,外加一些農桑醫卜之書,已經很不簡單。怎么可能將當年的原著一字不落的全部默下?
缺篇少頁,這才是學宮諸多經籍最常見的現狀。
“你們連大夏都不知道?”青年忍不住說:“這是博望侯從西域帶回來的情報。你們總不會連博望侯都不認識吧?”
“博望侯?”楊柯隱隱覺得這個名字有些耳熟。南宮氏神色一動:“閣下莫非指的是博望侯張騫?”
“是他。”青年說到這個熟悉的侯位,露出復雜之色。當年的事都是一筆糊涂賬,折騰來折騰去,自己這些人全都死了。
“當年跟李……跟飛將軍一起行軍,結果因延誤軍期而丟爵。”
姬樂眉頭一動,想到那后世感嘆的飛將軍。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那位將軍名聲很大,但是運氣有點背……別說李廣,張騫跟李廣同行,結果出了岔子,連帶丟去爵位。衛青跟飛將軍一起出兵匈奴,結果也沒成功抓到單于。那位老將軍的運氣連武帝都有點無語,私底下跟親近之人多有提及。
姬樂心中犯嘀咕:當年武帝嫌棄李廣墊背,不敢隨意驅使。要是降靈這個時代,那霉運會不會形成一個特殊的神通光環,害得我們都跟著遭殃?
而青年想到當年的事情,思緒越飄越遠:說起來,自己和那位老將軍還有段殺子之仇。不過要說的話,誰讓他不好好管教兒子,非要找舅舅麻煩?而且當年他那一死,也害得舅舅背上不少罵名。幸好陛下不追究,不然……哼!
這兩位走神沉思,倉頡開口解釋道:“張騫出西域,帶回一個有關‘大夏’的消息,后來列入《史記·大宛列傳》。但因為先民們手中經籍缺失太多,故爾等不知。”
“不知者無罪,爾等稱呼‘夏國’,取諸夏之意,也無不可。”
姬樂眉頭一挑:“莫說西域之國,就算漢代之后,不也有一國以‘大夏’自居?老大人真以為,這稱呼很好嗎?”
“以夏禹而起,諸夏文明繁榮昌盛,老朽覺得沒什么大礙。”
“等等……”楊柯聽出不對勁:“什么叫做漢代之后?聽這意思,故土中的漢朝已經沒了?”
青年皺了皺眉,沒有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