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比半神的神性輝火還略略遜色一籌。
只是這種力量在姬樂眼中,立刻想到一個更加接近的名詞:“元神?”
青年研究的以武入道,目前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鍛煉體魄,磨礪意志,等同夏國的一到三鼎,尚屬凡俗之流。
四鼎之后,凝聚武道意志,將自己的意志進行升華為武魂。這一步,已經可以用武魂感應天地,發揮超凡力量。然后,將這一道武道意志不斷淬煉,逐漸形成實體化的武魂。
史皇氏思索道:“四鼎的武道意志可視作一道陰神念頭。而磨礪武道意志的過程就是陰神轉化為陽神?”
在仙道修煉中,陽神被視作“真人”。而在這個時代,姬樂和史皇揣摩中,應該類比半神。至于仙道更高一層的純陽天仙,則等同天神。
“沒想到,仙道修行法門還沒真正形成,倒是武道先一步形成粗糙的修煉體系。老爺子,您的文道也要加快了。”
青年凝聚武魂本身,便已經指出武道蛻變為半神的道路。
將武魂陽神化,以青年目前六鼎的水平,只要更進一步升華自身神性,就可以成為真正的半神,這就是武道的第三階段。
史皇氏笑說:“他的武道少有心得,尚未流傳。但我的文道已經找到傳承者。學宮里,已經有二三小童研究《詩經》,能御使詩句之力。”
“哦?”姬樂露出好奇之色:“已經有人學會了?那文道的晉升方式,老爺子可有想法?”
“無非培養文氣,輔以儒學,煉就一枚丹心罷了。”
自“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儒家便進入大興階段,橫掃百家之學。逼得許多學派只能依托儒家為表,勉強傳承。東漢時代,更是如此,就連讖緯之說的解釋權,大多也在儒學大家們手中。
穿越后,先民們立下的學宮便是以儒為本學,教化國民。當然,因為蠻荒時代的特殊緣故,巫教重興,太平崛起,還有農醫之流紛紛迎來自己的興盛。
但不能否認的是,目前學宮仍然是儒家的天下。國民們在少年時代,都要學習儒家經典。哪怕史皇氏目前研究的文字神通,大多也依賴儒家的經籍。
“立丹心?莫不是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一套?”姬樂不以為意:“老爺子自己運作吧。我只要看到一條能穩妥晉升為半神的道路就好。”
不管黑貓白貓,能抓老鼠就是好貓。
如今夏國迫切需要完成的超凡體系,來抹平和其他半神國度的差距。當然,姬樂野心勃勃,他理想中的夏國修煉體系并非單一的武學亦或者文道。而是百家齊放,各展神通。
比如,儒家能培養浩然正氣,以文字抗衡鬼神。
墨家研究機關術,大興墨學科技。
農家醫家尊奉神農氏,研究長生之術,固本培元。農家修士能以法力刺激種子,撒豆成兵,以草木御敵。醫士們則煉制毒藥,揮手間奪取無數敵人性命。
兵家行殺陣之法,輔以武魂之術,人人體魄可硬撼天神,生撕惡獸。
名家憑借一張利嘴,能舌戰金蓮,口斗群雄。
至于仙道,更是超凡入圣,陽神真人遍地走,純陽天仙屠真神。如果能再弄一個封神榜,就更好玩了。
總之,姬樂理想中的華夏修行體系并非如多雅、巴多那樣的單一文明,而是百花齊放,相互競爭補足的復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