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劉勝的族侄,尚算大家出身。加上靈力充沛,天資過人,雖然年紀小,但短短幾日時間便已經入門‘文字神通’。”
青年的武魂之道在軍隊中傳開,史皇氏的“文道”修行也在學宮初有建樹。姬樂見到文武并行,臉上多了幾分笑意。
“縱然他天賦過人,也需仰仗老爺子的教導。短短幾日由此成就,更是您教導有方。”
“老朽在學宮教導儒生,此乃本職。只是……”
“只是什么?”
“孩童啟蒙時期,靈性最強,適宜學習文字,研究文道神通。如果未來運作得好,可以視作夏國一大修煉支柱。”
如果全部國民都能學會文字神通,夏國的戰力何止攀升一倍?
某種意義上,文道便是史皇氏賜予的神術。他對六七歲的孩童啟蒙,讓這些孩童通過一縷文氣種子,逐漸領悟文字的奧義,用文字的力量御使天地萬象。
“學宮中的典籍太少了。單單作為啟蒙來說,都有所不足。老朽目前,僅僅補全詩經一部,還有眾多啟蒙典籍等待修繕。”
青年有所思說:“老爺子說的沒錯,學宮里頭的經典留存不多,都是當年那批先民中的飽學之士憑借自己記憶謄寫。但根據你們的說法,那個時代崇尚“傳經治家”,眾多經典著作都被世家把持,留下來的經典著實不多,且各家傳承不一,彼此論述也有分歧。”
倉頡縱然“造字圣人”,對文字經典的了解,無人可出其右。可要把整個華夏數千年的文明典籍全部謄寫出來,仍是一個龐大的工程。
老者頻頻點頭:“不錯,老夫此來,就是求救來了。”
“求救?”姬樂道:“老爺子的意思是,讓我幫忙用降靈具現的方式,從薪火中提取信息,制作典籍?”
“那也只能從東漢之前具現,可我相中的不少典籍,都在東漢之后。”
比如唐宋時期的詩詞。
根據史皇氏研究,詩詞最適合啟蒙孩童,陶冶情操,培養文學內涵。
“唐詩宋詞?”姬樂沉思說:“的確,我沒辦法具現這些后世典籍。畢竟此刻連紙都沒造出。農宮那邊的技術,還是有待提高。不過老爺子放心,回頭我再去催催,肯定幫學宮提升一下硬件。早日將后世的紙筆弄出來。”
“不不不,老夫不是這個意思。”史皇氏眼睛落在姬樂身上,努力抖出一個和藹的微笑:“我的意思,是請國靈殿下跟我一起默寫詩詞,為學宮制作啟蒙教材。”
頓時,姬樂臉上笑容散去,他干笑兩聲:“哈哈……老爺子這就開玩笑了。我這點墨水,怎么能編撰教材呢?”
“不用怎么費心,只要殿下幫忙默寫一些唐詩宋詞……”
讓我默寫唐詩宋詞?
姬樂仿佛回來上學時代,在語文課上默寫詩詞的日子。而且他從小被逼背誦詩詞,這簡直是歷史陰影重演啊!
他勉強一笑,辯解說:“但先民們傳承的詩詞是《樂府詩》體系。唐詩宋詞,貌似格式不對。”
“一切都可以慢慢來。其實我覺得《三字經》也可以,只是里面有些內容要刪減。當然其他一些啟蒙用的東西。比如《竹翁對韻》之類,殿下能默出來,我也很高興。”
“那里面很多典故,恐怕先民們都不了解。”姬樂嘴角抽搐:“那些魏晉時期的典故,先民怎么懂?”
“正因為不懂,才要慢慢學,并且以此作為引子,教授孩子們有關故土的歷史。告訴他們相關典故,讓他們知道東漢之后的歷史名人,方便殿下降靈。”
的確,聽起來是好事。
如果讓孩童們得知魏晉隋唐宋的事情,得知那些名人的事跡,或許可以為他擴充降靈選擇做準備。
但……但那樣一來,自己要默寫的東西就更多了吧?
姬樂敏銳察覺史皇氏的“險惡用心”:“老大人,您不會是打算讓我跟您一起,將華夏上下幾千年的文字典籍統統寫出來吧?”
“殿下的薪火傳承里,肯定有相關記錄。而且還有很多現代知識,目前夏國用不上,但以后說不定有用?”
“可是工程量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