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唐宋尊奉的武廟主祭,封武成王,和文宣王孔子并尊華夏的文武雙圣。
同樣,武廟效仿文廟的規格,以漢初張良為配祀,定武廟十哲。
姬樂說青年和管子在武廟沒有一個正經位置,是指二人最初不被列入武廟十哲坐侍。
還是后來唐德宗時,添加隨侍的六十四人,才將管子和青年歸入其中,勉強算是站在十哲身后。
但是,你架不住管子勵志逆襲!
宋時,武廟名額更換頻繁,堪稱華夏史上最大規模的粉絲撕逼之一。
比如宋祖就曾以“起殺已降,不武之甚”為由,將武安君白起從十哲除名。后來吳起也被除名,加上原本列為十哲之首的亞圣張良提抬為配祀,地位更高一等,空出三個座位。讓范蠡、管仲、郭子儀紛紛上位。
姬樂和史皇對青年講述后世的這個典故,并安慰說:“武廟排名多比照武勛。管子武勛遠不如他治國有名,在這便有所低估。至于你英年早逝,可謂青史一大憾事。”
青年死得早,無法更進一步取得更加耀眼的功勛。不然,這武廟之中說不得也要添他一座。可即便如此,二十余歲便位列武廟,也是難得的殊榮。
聽二人的解釋,青年又問了幾個自己同時代的將軍。
姬樂哈哈大笑:“放心,你家舅舅肯定在,李廣老將軍也有。不過要說漢朝我最欣賞的,當是鄧禹。”
“鄧禹?”坐在殿內隨侍的余媖猛然抬頭。
姬樂三人談論故土演化的歷朝文明,并沒有瞞著余媖。這等事情,也沒什么瞞的必要。姬樂還打算在九宮城重立文武廟呢,巴不得這些人多打聽一些故土的事。
“殿下所言的鄧禹?可是光武中興時期的元侯?”
“正是。”
漢光武帝麾下云臺二十八將之首,鄧禹也是武廟之中的有名人。
“既然殿下欣賞元侯,過幾天可以召鄧家子過來瞧瞧,看他是不是有先祖遺風。”
“鄧禹之后?”姬樂閉上眼,通過國靈的權能查閱國民名單,恍然道:“就是那個駐守邊臺的銀甲小將?”
“沒錯,他也是我們同輩人物。早年便隨其父鎮守邊臺,提防附近諸國騷擾。”
目前大地諸國最大的困擾,就是人口太少。如圖穆、大夏、多雅這些王國,他們影響力輻射的范圍很廣,周邊小國部落都被清掃一空,擁有遼闊的國土。
然而……你沒有人口進行安置移居,只能眼睜睜看著大片國土閑置。
夏國除卻在國土邊界立碑外,還在稍微靠內的地方設置邊臺,和九宮城作犄角之勢,以作看守邊境之用。
當然,震懾性高于實際用途。如果只是一二小民在國境邊緣找吃食,夏國也沒辦法調動大兵捉拿。更多的因素,是提防其他國家大舉入侵。
“按照規矩,邊臺將領三年一換。再過一月,便是鄧家大郎回城的日子。”
“那倒要見見了。”
姬樂對鄧禹的喜愛,很大程度上來源劉秀。畢竟在歷代皇帝中,他最喜歡劉秀。而他家友人也曾吐槽:“你崇拜劉秀,我看不是因為他的功績,而是他的運氣吧?抽卡游戲的時候拜劉秀,簡直無聊死了!”
眾人坐在殿內說說笑笑,很快天色泛起魚肚白,紅日冉冉升起。
姬樂精神一振:“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