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喚趙高?
或許是巧合,但面對這個宦官,姬樂仍出面將其保下。除卻為保全華夏諸英烈的大團結外,恐怕還有制衡楊柯的打算。
“不過蒙恬這等武將,本就不好折服。尤其今日出面保下趙高,恐怕日后更難相處。”
為一名將而改變立場,亦或者堅持自己的立場,從一而終?
“殿下外柔而內韌,面對蒙恬仍不改原則,這一點很好。”
史皇對姬樂今天的表現很滿意。
“面對不同人杰,展現不同態度,而不是一味恭敬推崇,這一點很好。”
對史皇,尊其為長;對青年,視其為友;對田平,待之以禮;對婦好,待之以親;對西施,待之以仁。而面對蒙恬和趙高,姬樂又展現截然不同的態度。
“對趙高,示以威儀,迫其臣服。而蒙恬剛直,姬樂心知自己無法快速收服,果斷將其推向楊柯,以此和夏國綁定。”
降靈召喚的人杰各有各的想法。有人將自己視作薪火映射的復制品,有些把自己視作重活一世的新生。但大家公認的一點,那就是降靈之后的自己擁有生命,是一個活生生的存在。
縱然此刻,大家和夏國綁定,必須為夏國奮斗。但萬一有人另起歹意,打算投靠天神,作投降派呢?
姬樂或用禮遇,或用仁義,或用情感,說白了就是拉攏這些人杰,避免他們對夏國離心。
“我們家殿下,真可謂操碎了心。但愿國君能成長起來,免得姬樂一人受累。”
青年回到自己的寢室,思量今天的事,終于回過味來:“那廝,莫不是擔心我和李敢?”
今天這件事是一個意外,但同時也是一個案例。
你瞧瞧,連蒙恬跟趙高都和睦相處,你們后來的人杰要彼此尋仇,好意思嗎?
“我剛才說什么百世復仇,萬一李敢出來找我復仇,我也不能解決。”以青年的想法,若李敢真要找自己報復,大不了再殺他一次。
只是姬樂今天定下規矩,讓自己少了一個麻煩。
仔細反思后,青年也不得不承認:“盡管姬樂刻意避免同時代召喚,但也會有今天的例外發生。殺一保一,最為愚蠢。眼下雖然成為僵局,但現在還有補救之策。而且將蒙恬送到楊柯那邊,不失為一件好事。”
姬樂不斷召喚古之英杰,尤其是婦好這等大人物,勢力越來越強。看著永樂殿人口越來越多,楊柯難道真能容忍姬樂的舉動?
趁著今天的爭執,讓蒙恬和姬樂決裂,推向楊柯這一方,反而可以讓楊柯明白:這些古之英魂,只為諸夏興盛,并非姬樂一人助力。
“這樣一來,他應該會對降靈更加上心吧。”
恐怕未來,姬樂自己不樂意降靈,楊柯都要上趕著送來神獸精魄,請姬樂幫忙降靈治世名臣。
畢竟這些人,他也可以用。
“這樣才好,小矛盾之上有著大義。國靈以大義束縛諸英,何嘗不是也在束縛自己?限制自己和夏君矛盾的上限?縱然夏國內部二主同尊,但只要他們倆不翻臉,夏國便可順利運行。”
“但是,為什么我覺得姬樂比楊家子更有帝姿呢?”
何止是青年,今天那一席話后,不知多少人在心中開始犯嘀咕了。幸虧國靈不好爭奪王位,不然楊柯哪能玩得過姬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