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為武廟主祭神,號武成王,地位等同君王,乃武道兵家之主神。
張良為配祀,其后武安君、樂毅、李靖等十人為列座者。蒙恬、霍去病、鄧禹皆以畫像掛于兩側墻壁,以享香火。
從整個武廟所得香火來看,太公獨得三分,張良為一分,十哲共得三分,其余諸名將大賢得三分。
武廟是國之正祀,在姬樂安排下算是最隆重的大祭之一。每年國君親祭一次,每月命朝臣祭一次。其香火之鼎盛,目前唯有文廟、承天殿、豐收神廟以及祖廟可比。
霍去病、鄧禹等人齊齊色變。對他們而言,不僅僅是香火的多寡,更是一種地位的象征。
尤其是霍去病,等這個機會已經很久了!
“故土武廟中,我英年早逝沒有機會列座。但這次不同了!”
霍去病心中燒著熊熊烈火,看向李靖和白起:“這次我不僅要更進一步,還要在武廟列為配祀!”
武將們逞兇斗狠,別說霍去病傲氣沖天,就連蒙恬又或者李靖,也打算在這個世界重立功勛,爭一爭這第一的名頭。
也唯有武安君白起因為經歷過一遭,重新看這一幕,臉上掛著淡淡笑容,仿佛回想到曾經的事。
但他這表情落在蒙恬、霍去病眼中,就是不把他們放在眼中。
這就是列座者的從容?要不是姬樂/殿下偏心,你后來也是沒座位的!
甚至鄧愷、荀安等也露出幾分躍躍欲試的表情。
曹參將眾將軍官的神態收入眼底,心中暗道:在場這些人中,倒真有幾位武廟列座者啊。
帷帳中,姬樂把握火候,再度扔下一枚重磅炸彈:“當然,不僅武廟。文廟也是如此。”
“文廟祭祀儒家諸賢達。但有功之臣,興文之賢非儒家一脈。”
“諸子百家,但凡于國有功之文臣,皆可歸入文廟。”
自打建立文廟后,姬樂就開始后悔了。
孔圣人這些門徒好不好,優秀不優秀?
當然優秀。
但有些人并無治國經驗,僅僅是自身德行出眾,是一個思想家而不是政治家。
降靈儒家七十二子有什么用?
弄幾個代表,來幾個儒家典型也就罷了。孟子、曾子這樣的大佬來上三四個。至于其他大賢,還不如請蕭何、陳平之流呢!
聽出姬樂的口風,司馬景文不禁皺眉,顫顫巍巍起身:“殿下,您要廢黜仲尼公的地位嗎?”
十年過去,司馬景文更添幾分老態。
“此舉只為撥亂反正。儒家自行立祠,尊奉自家前人,七十二子盡歸孔廟,孤沒有意見。但以文而尊——文廟之主還是換成老爺子吧。”
“啊?”史皇正在低頭寫文,突然聽到火燒到自己身上,連忙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