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殖民星的數量,大夏和圖穆加起來都比不上羅馬那三十萬顆殖民星。
當然,這些殖民星是包括各種死星、礦星、人造星的。真正供國民居住的生命類星辰,三大帝國加起來都沒有一百顆。其中大夏有十八個,圖穆有十五個,剩下的生命類星辰都歸屬羅馬帝國,在那些造物主們居住的星系內。
不過姬樂沒打算去學羅馬那一套。大夏天庭神系具備強大的包容性,但包容之后的異神會被強制性本土化,歸入炎黃二帝名下。但羅馬不同,羅慕直接搬出萬神廟,任何造物主愿意降臨化身傳播信仰,萬神廟內都可以升起神座。
這萬神廟,明顯是沖著鎮壓神族根本的萬神殿去的!
而也因為羅馬帝國聯盟諸多造物主,導致羅慕自身話語權旁落。目前萬神廟已經不是他獨自當家,那些造物主化身萬神廟一員,倒有曾經羅馬元老院的幾分架勢。
相較三大星際帝國的強勢,其他國家同樣進展不小。
崇尚術法體系,且崇拜女神信仰的多雅王國。一方面靠攏地母、幽蒙、谷神這幾位本土大女神,另一方面也跟外來造物主中的不少魔法女神取得聯系。其中關系最好的,就是魔眼七女神。
這七位女神都是獨自開天辟地的女性造物主。但跟多雅王國洽談后,合力推出這套女神組合,順利在多雅王國內傳播地火風水光暗雷等七系自然魔法,并且幫助菲尼迪雅成為帝祇。
至于曾經的巴多王國,作為圖穆文明圈的分支,本就受到圖穆壓制。隨著諸神合力幫襯圖穆走向星辰大海。巴多王國只能依靠戰神和匠神的努力,勉強沖向星際,以求不落于人后。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位占據火星的神明經過長時間的交鋒,最終雙雙跨入主神層次并進行和解。戰神是憑借舊世界那一場大殺伐,借助新世界突然興起的熱武器跨入主神層次。
而匠神是在楊柯幫助下打造了一件主神器。所以匠神雖然偏向于巴多王國,但實質上也跟大夏帝國關系不錯。甚至巴多王國走上星際這件事,也跟楊柯布局有關。
楊柯有意給本土諸神添堵,故意扶持巴多打圖穆的臉。
至于其他曾經存在的小城邦,如今也不能簡簡單單小覷。有些造物主不肯跟大國合作,專門扶持一些動物國靈為代言人,不僅幫他們塑造人形,更親手把持國運傳承,化身城邦保護神。導致那些小國也因為造物主的幫助,紛紛走上星空。
可以說,目前宇宙核心的地星上,不論國家大小與否,都僅僅是一個首都。真正的國土早已經邁向星際,進入無垠星海。
但只要是地星上存在的國家,背后都有造物主們的影子。
因此,目前決定星河宇宙興衰的,正是由國與國之間構成的聯合國議會。
議會在萬國之庭舉行,每一位國神都會強制性加入萬國之庭,成為其中一員。為自己和背后的造物主爭取利益。
這次議會自然也不例外。
五百位國神井然有序的坐在大會堂內,為首十二國靈,正是如今星際時代最強大的帝祇們。多雅、巴多這曾經的五大王國,皆在其列。
姬樂坐在東側的首席王座上,在他身后坐落著一群附屬國靈。這些依附在大夏文明上的國神,是姬樂天然的臣子。哪怕在聯合國會議上,也老老實實坐在自己背后。
與此類似的,是圖穆背后的那一群人。除卻巴多帝祇之外的諸多國神,都小心翼翼坐在自家宗主國身后。
反倒是其他帝國沒有太多附屬國,包括羅馬帝國在內,也僅僅有三個附屬國罷了。只不過羅馬帝國依靠造物主幫助,以及最遼闊的星際版圖,獲取和姬樂、圖穆等同的話語權。
在聯合國中,大夏、圖穆以及羅馬這三大帝國,擁有超越其他帝國的話語權。多雅和巴多雖然抱團,但這兩大帝國內部理念不合,一個崇尚魔法,一個崇尚武力,算不上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