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對文明自身和其他人,情況就不同了。
以倉頡等神明為主導的神系集團,和后面幾個朝代的文臣武將集團。這才是神系與運朝背后的爭鋒。
倉頡這些先人們得國民供奉,自身當年又有大功績,被國人尊奉為神,享盡清福。
但那些文臣武將顯然不喜歡神界的清適生活。他們更喜歡指點江山,親自參與國家的運轉。
神系和運朝之爭,就是他們這些大前輩要不要選擇放手的問題。
一個是隱于幕后,一個是登臨前臺。
說不上誰對誰錯,都是想為本族盡一份力。
但從話語權上……
別看倉頡這邊人少,可都是祖宗,而且一個個能打能治。在后世不斷神化祭祀的情況下,一個個持有神性,碾壓后世的文臣武將。
旁得不說,一個白起便能把后頭那些武將提起來揍。哪怕霍去病傲骨錚錚,面對白起這殺神也經常吃癟。
還有武圣人姜太公,人家是武廟主人,而霍去病、白起等人全都是后輩,是孫子。漢朝最推崇的張良,也只是人家的配祀而已。
文廟那邊,雖然姬樂不召喚孔圣人,但有倉頡這種大佬鎮壓,后面那些文臣一個個的底氣都不足。
哪個文臣敢跳出儒家的“忠義禮孝”規范,來一句自己“下比肩孔孟,上抗衡列圣”?
再者,不說倉頡這種論外級別的存在。伊尹、管仲這倆大佬站出來,就能逼死一大群文臣。歷朝歷代,哪位治世名臣不是以管仲為楷模的?管仲的治國理念,后面這些文臣哪個敢說沒看過,沒學過?
而且隔壁武廟主人不單單可以打仗,跑到文臣這邊照樣橫掃一大片。畢竟人家可是“太公”。
可以說,神系陣營雖然人數少,但高端質量上完全碾壓后面這些文武組合。
“其實太公的態度最曖昧。目前根本看不出是哪個陣營。”
霍去病:“太公為神靈,列位主神級。但他也是賢臣武將集團的魁首。更是仙道的三大教主之一。這位老大人到底怎么想,根本猜不出來。”
若說太公支持,那么剛才運朝計劃就不應該是鮑叔牙倡議。
如果說太公不支持,他剛才也沒反對。要知道,一直以來魏征那群后來人,可都極尊重他這位大前輩。
更別提仙道那里還有太虛天尊這個大變數。
……
白起返還住所,看到已經等候多時的姜太公。
“太公是專門等我?”
“你小子隱瞞的那點子事,我跟太虛能猜出一二。眼下我們倆有一個大計劃,不知你要不要合作?”
白起心中一突,試探問:“運朝?”
“那點小事,不過是孩子們打架爭寵。老頭子干嘛摻和進去?”太公不以為然:“讓鮑叔牙折騰去吧。那些孩子想要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了結生前遺憾,振興華夏,倒也說不上錯。
鮑叔牙耳根子軟,聽那群人吹鼓,覺得運朝體系不錯,覺得魏征那群臣子皆是肱股之臣,且由得他們。”
“但他們要建立什么運朝分權,陛下與諸臣共治天下,那就大錯特錯。”
“咱們陛下可不是他們那些朝代里頭的皇帝,哪會跟他們玩政治平衡?”
姬樂這八百年走來,行的是上古先王道路。跟后世那些與文臣武將們玩政治平衡,甚至利用妃嬪平衡前朝的皇帝,根本就是兩回事。
我即為國,我即為大勢。
政治妥協?那是什么東東?我為陛下,需要跟你們這些臣子們妥協?
“縱然鮑叔牙他們弄出來運朝體系,到時候還是咱們家陛下的一言堂。他們治國?也無非是給人打下手。真以為能做到‘士大夫與皇帝同天下’?”
“那運朝不就是皮了一層皮的神系。只不過是史皇大人那群清貴之神不愿插手,不肯再操心這些俗務罷了。”
白起:“怕是那群人打算奪權吧?”
神系這一邊,以史皇和各行各業的祖師爺為首,他們都不是治國之才,真按照運朝制度走,哪還有他們的位置?
到時候真正干活主事的,不還是那些文臣嗎?
“無非多請幾個副手罷了。以咱們家陛下的心思,怎么也不會薄待老人。”太公揮揮手:“來找你,不是討論這些小事。老夫知道你跟起源神王有聯系。我們需要跟他聯絡,以推動我們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