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吳起的功勞還在于他的軍隊建制思想對其他六國的影響深遠。
正是由于吳起對魏國軍隊的職業化改革,才出現了封建時代的第一支由職業軍人組成軍團。
職業軍人很好理解,就是上戰場打仗,生產、耕作一切與軍事無關的統統不干。
這支軍團的名字叫做魏武卒。
而在當時這種職業軍團是大家都不敢想象的,因為其他國家的軍隊都是半職業化,閑下來還要干農活。
而且魏武卒的軍團兵員素質極其嚴格,因為魏武卒的特殊性要求這些士兵的身體素質必須非常好。
為啥這么說?
普通士兵身上就要披上三層重甲,佩劍、斧頭、弓弩加上箭矢,而且還要隨身帶上三天吃的糧草,6個時辰行軍必須達到五十公里以上,才能叫入選魏武卒的編制。
其實放在現在就和特種部隊相似,戰斗力奇高。
不止初次,魏武卒在魏國享有很高的待遇,晉升上魏武卒就成為了國內的地主階級,給魏武卒配備家奴和田地,幫魏武卒耕作。
這只由吳起組建的魏武卒可是我國傾國之力打造,所以即便是人數最鼎盛的時期,也只有四萬人左右。
別看這四萬人,現在強盛的秦國,當年可是在魏武卒這里被打的人仰馬翻,差點沒被他們全殲。
當年秦國認為自身強大起來,準備摩拳擦掌,問鼎中原。
而魏國正好可以拿著練練手。
但秦軍并沒有不把魏國當回事,秦國的戰略意圖也很簡單,既然來了,就是沖著滅國去的。
所以派出兵力六十萬浩浩蕩蕩向魏國進發。
結果,魏國派出了這支神秘部隊,以少勝多,將秦人打的狼狽逃竄。
當時秦國部隊跑了以為就可以修正了,哪知魏國魏武卒竟然追擊了上來。
函谷關如此固若金湯,就連六國聯軍都沒辦法沖破,結果被四萬魏武卒硬是沖破,然后他們更是融入無人之境一路所向披靡,秦軍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中原悍將,什么是大敗的滋味。
八百里秦川被四萬魏武卒奪取大半,要不是最后秦國占據地理位置,保住了秦川,估計第一個統一華夏就是魏國。
齊國曾經也和魏國過招,結果內,魏武卒將齊軍打的落花流水,十年不敢越齊魏邊境。
趙國也領教過魏武卒,曾經趙國首都邯鄲被破,就是因為龐涓率領的部隊是魏武卒。
魏武卒這支部隊很少有敗績,但是唯獨幾次敗績去讓魏武卒一句不振,這就是他們的克星軍神白起。
魏國和秦國的伊闕之役,白起為了對付魏武卒便只做了穿甲能力巨型弩箭,一只床弩要四人才能操作,發出去的弩箭,能擊碎5層重甲,威力可想而知。
結果,秦國白起軍團勝,將魏國包括魏武卒在內的二十幾萬軍隊全殲,就連俘虜都斬首一個不剩。
此后,魏武卒的輝煌也一去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