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齊國也有自己的輝煌時刻,齊國的著名兵種是戟兵,擅長利用長戟單兵作戰,戰車兵也聞名于世,春秋五霸時期達到了鼎盛。
在齊國邊上的還會一個韓國,韓國的優勢在于弩兵團和鑄劍技術出色,因為在中原的腹地,所以往來商賈多停留于韓國。
由于商業交流頻繁,鑄鐵技術也得了飛速發展,所以鑄劍能力相當了得,其他六都以拿到韓國兵器為傲。
但是中心的地理位置也決定了韓國四面受敵,國土面積小,導致基本沒怎么抵抗就失敗了。
其實小國還出一種特產--叛徒。
正是因為叛徒泄密,里應外合,才致使韓國提早滅亡。
而面積最大的楚國,能立足南方也不是吹得。
他們的優勢在于單個兵種的身體素質強,而且軍隊訓練特別嚴格,各個肌肉發達,頭腦靈活,項羽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當年王翦滅楚,秦國部隊已經達到了戰力巔峰,可是遇上強弩之末的楚軍,竟然沒有絕對的優勢。
要不是秦國數量優勢,且形成合圍,楚國未見的次于秦軍。
但是,即便是六國都有戰力巔峰,可是不要忘了是誰消滅的六國。
答案肯定是秦軍。
要說秦軍優勢是什么?
簡單來說,秦軍的單兵作戰和群體作戰一樣不差,即便是早期跟巔峰兵種有些劣勢,但是秦軍軍紀是六國中最為出色的,上行下效,指令傳達神速。
士兵榮譽感和全國上下尚武的情懷從秦國建立之初開始延續到現在。
而且秦軍在大規模作戰中有床弩,這東西其他六國根本沒人能造出來,這種床弩在陸地的威力遠比海上優勢大得多。
有時候只需要幾十人一支床弩部隊就能干掉幾百人的對方方陣步兵軍團,射程約有700多米遠。
當巨大的弩箭射出去之后,對方部隊身上就已經被穿透,甚至是一支巨弩串了四五名敵人。
另外,還有在東海巨擘之上的秦始皇身邊的衛戍軍,雖然之后4000人左右,可是經過比魏武卒更加嚴格的篩選。
如果說魏武卒重視身體素質,那么大秦衛戍軍則更加重視全方位的能力的挑選,從身體素質、反應能力、再到犧牲精神、榮譽感等等。
而且衛戍軍近戰各個是搏斗高手,能在不在拿任何武器的情況下,一擊致命,力道之大都能隔著盔甲將敵人打成重傷。
雖然現在在秦始皇身邊,但是這群衛戍部隊也被秦始皇小放出去歷練一下。
蜀國被納入版圖最大的功勞就是這些衛戍部隊。
僅僅憑借幾千人,卻滅了南蜀國,而且交戰部隊沒有一個活口,從不俘虜他人,恐怖如斯。
實際上,大秦部隊勇猛不在少數,蒙恬的北境邊防軍,南部藤甲軍都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存在。
秦國之所以強大,是因為他們擁有數個能滅亡其他國家最強兵種,這才是秦國的厲害之處。
此時嬴宇陷入了沉思:“如果五天之后開榜,大秦軍隊將是怎么樣的存在?”
嬴宇心神游離,緩緩走進大梁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