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大悅氏宛騎兵,此時已經沖破了楊道長城防線,深入到甘西郡境內。
破敗軍團確實非常強,但即便是實力再強,人數上的優勢也不如大悅氏10萬宛兵,畢竟他們只有2000人。
其實不只是大人軍隊數量上的優勢,他們的優勢更在于傾巢出動,又經過天道皇冊軍團戰力加持和大悅氏神兵排行榜前10名都已來到戰場。
但是破敗軍團的惡鬼和血屠雖然也是神力加持,但是對方可是大悅氏神兵排行榜所有能力價值者,他們也雙拳難敵四手。
在楊道外與大悅氏精兵拼殺兩天之后,破敗軍團救出了在生死邊緣的李信,撤退到甘西郡東側的深山之中,
但是奇怪的是破敗軍團并未損傷一個戰士,全身而退,這有些讓人意外。
只能說破敗軍團沒有使出全力。
長城淪陷時,就如同閘門泄洪剩余的8萬多大悅氏官兵像山洪般涌向了甘西郡內。
現在的季節正值秋天,不過地里的麥子還沒有到收割的時候。
還好,李信讓李兌在繼縣附近的濰水設防,在前往繼縣之前李兌下令將成熟的麥子割走,將未成熟的麥子一并燒盡,并把城外的百姓全部一并帶入城內。
這種戰術效果是不給大律師留任何余糧,即便是大悅氏戰線拉長,但沒有辦法找到任何補給,他們就沒有辦法在短期內發動對大秦的下一步戰事。
不過,這么做其實是一把雙刃劍。
優勢是不給大悅氏任何的糧草補給機會。
而劣勢是完全激怒了殺紅眼的大悅氏。
這就如大悅氏拿到了一個禮盒,原本期望著里面是金銀珠寶,但打開一看卻是一堆爛菜。
作換作是誰,豈能有不憤怒的道理。
大秦西方北邊的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長期采取騷擾政策,其實也不是為了什么宏大理想,諸如建立地跨草原與農耕的強大文明,也不再他們的考慮范圍。
他們征服的理由非常簡單,就是想掠奪珠寶、錢糧以及奴役一些有生勞動力。
可是李兌沒有給他們任何機會。
大悅氏王,雖然一路向東,但看到的卻完全跟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樣,所以他們也只能繼續向東向楊道東邊的繼縣繼續前行。
繼縣背靠濰水。
由于是大秦西側第2道防線,所以在建城的時候這里邊每年進行加固,因此城池也算固若金湯。
李兌來到這里之后,便依照李兌所說沿河布置防線。
可是李信所說只能算是緩兵之計,他們都在等待救援。
而李兌也只能照做,因為他根本也不懂軍事,所以李信所說的話就是真理。
但如此做防御又有什么用呢?
楊道堡壘有長城阻礙都沒能擋住,大悅氏王突破繼縣這小小的城墻更是不在話下。
假如不是有河水阻攔估計大悅氏現在已經站在了繼縣的城墻之上俯瞰東邊的咸陽了。
但這濰水雖然湍急,可是大悅氏依然可以憑借天道皇冊力量的加持讓幾名手持十大神器的能力者優先渡河成功,而其他人員也基本都在準備或正在渡河。
李信在繼縣城內必然收到了前方人員來報,斥候說明了他們這些大月氏人正在強渡濰水。
頓時間,李兌面色坦白。
因為他知道如果渡過濰水,那繼縣也就沒天險了可阻,那時破城也只是在須臾之間。
最要命的繼縣城內的十幾萬百姓所面臨的結局也必將是隴西郡首府那樣的屠城待遇。
“還是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