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現在真的一句話也不想跟他說了,之后裝作自己奄奄一息的樣子,他的閑言碎語就是坐耳朵進右耳朵出。
這二人來到了江鈴城下,他們被城門守衛搜身并讓他們出示傳驗。
傳驗文書實際上跟戶口簿差和身份證的集合差不多,是商鞅變法之后大秦所專有的認定身份的證件。
上面所記錄著是哪里人,所屬管轄地在哪、是什么身份總之就是含你所有的信息都被記錄在傳驗中。
當然在大秦也并不是像我們想象的那么落后,因為這種傳驗并不是一生只有一個。
它也是隨著人員流動的變化以及自己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更新的。
在那個年代大秦就做到這一點,實屬不易,可以說這種傳驗在那個時代的制度層面簡直就是黑科技。
最具體的一個例子便是商鞅變法之后對于軍功的重視使得秦國能成為第一強國,跟他的軍功與戶籍制度不關系。
比如你是一個普通的士兵,如果殺掉一個敵人,而且在重要戰役中立功,那么普通士兵便可以獲得相應的爵位。
軍隊把軍功上報給朝廷,然后再由朝廷做統計制定出新的傳驗,然后下發到立功之人所在戶籍。
如果擔心自己的功勞被埋沒也沒關系,因為亭長和村里比較威旺三位老鄉紳,都會核實是否是本人之后最后才會將晉升消息傳到他們的家中。
而且在那個年代家里有軍功的人允許在原有基礎上翻蓋面積更大的住所。
自己的身份也會在經過一系列部門之后最終兌現國家對你的承諾。
經過這一系列的變更他們的傳驗也有相應的變化,
所以只要你立下功勞是不必擔心會杳無音信的。
他們兩個在江陵城門外被守城的衛士攔在外面并不冤枉,因為他們兩個渾身是血。
本身相互攙扶的人就需要多問兩句,更何況他們這種情況特殊案例。
不過青年倒是不緊不慢地給守城之人遞上了自己手中的傳驗。
守城的士兵接到傳驗之后便在青年周圍繞了一圈,然后又從腳到頭,打量了一遍,接著又回到原地。
現在他對此青年的身份確信不已,應該是江鈴之人。
上不過麻煩的事兒來了,章邯現在滿身是血,渾身虛弱,所以這些守城的士兵便拿章邯開刀。
他們對剛才那位青年嚴厲呵斥道:“你是有的傳驗,他的在哪兒呢?而且你們這樣是不是私下參與械斗了?”
聽到守城官兵這個說法,青年頭立刻變成了波浪鼓說到:“私斗是不可能啊,我們怎么可能是斗呢?這都是我們作繭自縛去后山采野蜂蜜不小心從山崖下摔下來的,我倒是沒什么事兒,就是我這位朋友摔得比較重。”
他們選擇撒謊也不說實話,完全是力求自保的行為。
因為按照大秦律令解釋,私斗行為雖然不嚴重可是懲罰卻很重,在大秦律令中規定,私斗是絕對被禁止的。
除非是你在戰場上,打死人也不管,但在秦律民法認定如果私斗一律被發配修補城墻一月。
所以那位青年也選擇了沉默。
可是城門口的士兵依然不依不饒,問道:“傳驗呢?問了你第二遍了。”
這些守城士兵仔細點也沒錯,因為大秦講求律例和規矩,這是法家所規定的。
做決定任何事情都要與法相容,比如傳驗就是一種證據,如果沒有證據不能證明自己的身份。
那就說明這個人鐵定有問題,但是如果懷疑別人作奸犯科,那也不能輕易的把人抓去審問,必須有相應的依據作為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