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便有了韓信請托章邯介紹認識嬴宇的事兒。
而面對剛才一口質疑的章邯,韓信在大笑之后清新的點頭說道:“章將軍我就是那個第4名,高你兩名的韓信。”
章邯一臉嫌棄,心想這回是攤上大事了……
……
咸陽城外,嬴宇府邸之內。
嬴宇準備著自己的冠禮。
在秦朝那個時代,男人在20歲的時候就要行冠禮,而女人的年齡則是在15歲。
由于嬴宇之前亂跑走丟遭禁閉,引到秦始皇不高興,所以當時一怒之下,始皇帝就他的冠禮錯后了,等著他娶媳婦之前才舉辦。
而這一次冠禮雖然是事后補的,但是現在的嬴宇可謂春風得意。
所以秦始皇為他專門舉行補辦的加冕冠,也是對他的偏愛。
那沒有這個程序可以結婚嗎?
歲數上來說是可以,但是禮節上來說當然不行。
這對于注重立法的秦國來說皇族是不可能在沒有舉行冠禮的情況下娶妻生子的。
再說嬴宇所娶之人便是大秦第一氏族王家,所以冠禮事宜舉辦的排場一定不能小。
再王家現在橫跨氏族和帝王,所以雙方自然不敢多說什么。
而在嬴宇舉辦完冠禮之后,他和王語嫣的婚禮才能夠正式舉辦。
嬴宇舉辦冠禮的這一年,也正是秦始皇執掌秦國第38個年頭。
成年及冠都是在來年2月舉辦,但是在以前諸侯王中沒有這個說法。
比如之前有傳言說齊桓公在32歲才舉行自己的冠禮,而成王在14歲便加冠了,所以什么時候加冠都是服務于實際需求,在春秋這么重周禮的時代,年齡都能變,在秦國自然也不會有人說三道四。
舉辦冠禮跟結婚一樣都要提前通知自己的親朋好友及家屬,普通家庭舉辦冠禮之體現自己家庭在社會的地位,而皇家舉辦婚禮,這跟普通的家庭并不完全相同。
皇家舉辦婚禮過來的人,甚至能夠影響下一代是誰接班。
因為能夠從祝賀順序以及送的禮看出這位皇子是否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如果去的人多,則大家認為此人可交。
但如果沒有人去,只是派出自己的親信去,那么對方對你的態度也就顯而易見了。
再者冠禮并非是律法中規定,所以具體誰去參加,到底參不參加也模棱兩可,主要還是看對方面子大不大。
面子大自然有人去,面子小自然門庭冷落,同樣如果參加冠禮的大臣越多則代表子皇子越受人敬仰。
冠禮等于是風向標,對皇帝選太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標準。
因為皇子要登基大統必須需要大臣的支持,如果沒人支持,那哪個皇帝會讓一個危險人物上臺呢?
比如當年扶蘇行冠禮的時候,所有的朝臣除了病入膏肓的幾乎全都到場。
只不過扶蘇自己的性格造成了他被發配到云北郡,而現在秦始皇身邊最炙手可熱的孩子便是這位大秦五皇子的嬴宇。
嬴宇及冠禮所有流程基本與復蘇一樣,但是他有付出不同的是已經到了正是開始之前的半個時辰,朝中之人竟然一個也沒有到嬴宇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