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楊躍一番話,雖然大多數水友仍是樂呵呵地認定楊躍會是最終的唱作之王。
但終于不再滿屏吹捧了。
恰好這時節目到了評委老師出場獻唱的環節,楊躍就道:“行了,看節目吧。”
其實不用楊躍說,很多水友注意力也都轉移到節目上了。
《唱作之王》作為《金牌唱作人》的特別版,吸引力還是挺大的。
節目中。
劉遠聲第一個出場,演唱了一首他的經典歌曲,《好漢歌》。
就是地球的那首《好漢歌》。
因為這個世界四大名著基本沒變,也都被拍攝成了影視劇。
《好漢歌》也應運而生,被與劉歡老師神似的劉遠聲演唱了。
這熟悉的歌曲,令楊躍露出追憶的笑容,想起了年少時看水滸的開心。
第二個出場的是蕭妤,演唱了一首她的經典歌曲《我不是她》,又將原主一段年少時的回憶勾起來。
節目上方的彈幕連綿不斷——
“劉老師的好漢歌唱起來太爽了!”
“讓我想起了和兒時伙伴一起當梁山好漢的夢想,^_^”
“蕭妤老師不僅顏值沒多大改變,聲音更是一點沒變啊,這首《我不是她》唱起來還是當年的感覺。”
“你愛的是她,可我并不是她,已然淚目。”
“···”
也有人的關注點不在歌上,而在評委人選上。
“這兩個都是上一期的評委老師啊,第三位該不會是祝奇生吧?”
“節目組這是想偷懶嗎?”
“臥槽,第三位評委如果是祝奇生,豈不是對楊躍很有利?”
“如果評委和上期一模一樣,我就不看了。”
“唱作人節目現在口碑正好呢,但愿節目組別驕傲自滿,制作時走點心。”
在很多人的猜測中,蕭妤也獻唱完了。
另一首很多人都熟悉的歌的旋律響起,第三位評委老師就緊跟著出場了。
卻是一位看著三十來歲,有股子書卷氣的清瘦男子。
節目上方的彈幕先是空了下,接著就更洶涌地冒出來。
“吳文杰!”
“國風歌曲大師啊!”
“《九月菊》的旋律一響起我就猜到是誰了。”
“居然是吳文杰,這不還是偏向楊躍嗎?”
“未必吧?現在很多人拿楊躍的國風歌曲和吳文杰的比,說不定吳文杰認為地位被挑戰,會對楊躍格外嚴格呢?”
“哈哈,吳文杰和楊躍同臺,好期待!”
“···”
聽著吳文杰的《九月菊》,楊躍覺得挺不錯,已經相當逼近他前世周方合作的一般水平了。
為什么說一般水平呢?
因為兩人雖然合作創作過多首中國風歌曲,但品質肯定是有高低之分的。
公認的巔峰之作是《青花瓷》,再就是《煙花易冷》,接著是《菊花臺》,然后才是其他幾首歌。
在楊躍聽來,《九月菊》比之《菊花臺》還是有點差距的。
不過,吳文杰是自己作詞作曲,這個世界的傳統文化氛圍又淡泊一點,能達到這個層次確實很強了。
吳文杰獻唱完,主持人斌哥就請楊躍等五位參與競演的唱作人一起登臺,和三位評委老師聊了聊天,互動了一番。
接著,才是他們五個輪番獻上新歌。
演唱順序是按照期數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