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午飯以后,何雨柱跟婁曉娥兩人,提上禮物去了楊廠長家拜年。
到了楊廠長家,寒暄了一陣后,楊廠長的老婆跟婁小娥兩個人去了另一間屋子聊天,客廳里只剩下了楊廠長跟何雨柱。
何雨柱壓低聲音對楊廠長說:“廠長,我想給咱們供應基地弄一批小豬仔,你看怎么樣?”
楊廠長不解的問道:“那頭老母豬不是快下崽了嗎?還用再弄嗎?”
何雨柱說:“老母豬是快下崽兒了,但一窩最多也就十多頭。養殖大棚里那么大地兒,能養一百多頭豬,空著不也是浪費嗎?
我想著從外邊再弄他幾十頭小豬仔,一起放在大棚里養,這樣我們就能每半年出欄四十頭左右的豬。
我算過了,這樣我們廠大平均每半年每人能分三四斤左右的肉。剩下的頭蹄下水骨頭之類,還可以在食堂里做熟了,以會餐的形式再發給大家。”
楊廠長又問:“你說的容易,那些豬怎么養?拿什么東西去喂?”
何雨柱說:“這也好辦,發肉的時候,咱們按市場價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收取,不要肉票,但要粗糧票。
告訴工人們,收這些錢和票就是因為養豬的成本。我想工人同志們是會理解的,也會愿意的。
咱們把收來的糧票和錢用來買些粗糧,再搭配咱們食堂的泔水和菜葉什么的,養這些豬就不成問題了。”
楊廠長想了一會兒,說:“你說的辦法倒是可行,我原則上同意。但這事兒我一個人說了不算,等上班了,我跟幾個副廠長商量商量再說。”
楊廠長又問:“你能每半年弄到二十多個小豬仔?”
何雨柱說:“我哥說他在武清那邊山里,找著幾家有母豬的,快下小豬了。每半年湊個二十多頭不成問題。
他還說等過了年想自己在山里養幾頭,讓我問問咱們能收不?”
楊廠長說:“那行,回頭我們開個會研究研究。你哥那兒養的要不是太多就給他收了吧,不過咱們可沒有肉票啊。”
何雨柱說:“肉票無所謂,但多少得給點糧票,要不這豬他也喂不下去呀!”
兩人又聊了一陣,見婁小娥跟楊夫人從里面走了出來。何雨柱起身告辭,楊夫人讓他們留下來吃晚飯。何雨柱兩口子拒絕了,說是還有幾家親戚要去,就離開了楊廠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