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在準備自立的事,同樣時間段的劉邦剛剛和項羽訂盟。
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東歸楚,西歸漢。
“我完全沒想到啊!”
“居然是我最后一統天下,擊敗了項羽,蕭何居然還成為十大名相,看來我大漢的成就并不低。”
“韓信最后居然被殺了,還是被蕭何所殺。”
“不過,殺的好,在我危難之時,第一個想的居然不是來幫忙,而是威脅我封他為王,真是可恨!”
這個時候的劉邦其實對于戰勝項羽還是沒有特別大的信心,在楚、漢訂盟之后他甚至打算退兵。
但是張良和陳平又極力勸阻劉邦,告訴他此時乃是滅楚的最好時機。
劉邦在此前還是有些猶豫,雖然此時的漢軍已經取得了不小的勝利,但楚國軍隊也并未受創。
而劉邦又是十分謹慎的一個人,他對于項羽此時還是有幾分擔憂的。
畢竟項羽的勇武和項羽的實力都擺在那里,如果不能一擊得中,讓項羽死灰復燃的話可是個大麻煩。
在看完這個視頻之后,劉邦頓時就有了信心,一種天命在他的感覺充斥在他的心間。
再加上想起張良和陳平的話,這才讓劉邦定下決心,決定下令全力追擊楚軍!
如果此番能夠重創楚國的軍隊,那劉邦統一天下就是必然的事情。
還有就是看到蕭何被選上成為十大名相,還有蕭何一生對于大漢的貢獻。
讓劉邦此時感到無比的安心,他覺得自己沒有看錯人,蕭何這個人既是難得的良才,也是沒有野心的忠臣。
其實劉邦內心在此前對于蕭何一直是有些擔心的。
蕭何的功勞自然是非常大的,身為統帥,劉邦深知一個穩定的后方是多么重要。
而在蕭何的努力運作下,漢軍的后勤從來沒有出過問題,源源不斷的后勤讓漢軍始終保持著強大的戰斗力。
可是蕭何在漢朝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劉邦可以說是將非軍事的所有決策都交給了蕭何。
這些年來,蕭何在關中安撫百姓、休養生息,做了許多有利于百姓的事。
在關中,很多地方,可以說是只知道蕭何丞相,而不知道漢王劉邦。
如果蕭何丞相在關中振臂一揮、舉起大旗,恐怕立地稱王并不是難事。
而且,在軍隊之中,也有許多將領是依靠蕭何舉薦的,雖然高層將領沒有多少心向蕭何,可若是問底層士兵,恐怕就不知道是選擇漢王還是選擇蕭何了。
還有韓信這個心頭之患,蕭何可是對韓信有舉薦之恩,要是蕭何肯稱王,估計韓信也會大力支持。
到時候劉邦可沒有信心能夠制住蕭何與韓信二人,特別是現在漢軍的后勤完全依賴蕭何。
要是后勤一斷,別說是針對蕭何了,馬上就會被項羽打得落花流水。
這讓劉邦很是擔心。
不久之前,劉邦與項羽對峙,卻遭遇了一次失敗。
劉邦在前線兵敗,個人威信受損,非常擔心有人能威脅自己的地位。
于是幾次派使節到后方慰勞蕭何。
這就表明了劉邦對于蕭何已經有了疑心。
但是蕭何隨后所做的事卻是讓劉邦放下心來。
蕭何把能打仗的子孫兄弟全都派到前線參戰,可以說是傾盡所有幫助劉邦。
這讓劉邦在感動之余,也打消了對于蕭何的疑慮。